解放区的漫画作为一种艺术武器,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威力,紧密地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的传大进程。同时,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华君武是解放区有突出成就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磨好刀再杀》、《在反革命的后台》等。重要作家作品还有蔡若虹的《苦从何来》、张仃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等。国统区的漫画配合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民主运动。米谷是颇有代表性的政治讽刺画家,主要作品有《蒋小二过年》等。沈同衡领导的漫画工学团与学生运动相结合,在上海巡回展出《春梦图》、《送葬曲》。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丁聪的《现实图》也是此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各地的群众爱国运动中,特别是学生运动中,出现了一批很有战斗性的漫画宣传品。
1918年9月,中国最早的漫画刊物《上海泼克》在上海诞生。“泼克”来自英文字punch,意为“诙谐善谑”。因其创办者为漫画先驱沈泊尘,刊物又名《泊尘滑稽画报》。此刊作风严肃,内容精炼,编排大方,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讲究。其作品不但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还大声疾呼严禁,抨击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勾结危害国家及人民。这一漫画专刊的问世,对于启发中国民众的觉醒,发展漫画艺术、发挥漫画威力,皆有重大意义。
日本庞大的漫画产业使日本涌现出众多的漫画家。由于日本漫画家的作品通常在漫画杂志上定期连载,他们的工作是比较辛苦的。许多日本漫画家在创作时有助手辅助。一般来说,故事构成,主要人物的绘制由漫画家自己完成;群众和背景描写,原稿涂黑,黏贴网点纸等细节上的操作则由助手担任。
真正意义上的漫画–comic book,诞生于20世纪10年代。它是两种文艺形式相结合的产物:通俗文学刊物与报纸连环漫画。
在此之前,连环漫画主要以报纸上的连载为主,称为strip。受到报纸发行方式的影响,strip一般每天连载一行(星期天的篇幅会比较长些),叙 事手法也相对固定。
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首先必须具有审美价值。漫画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在思维美学形态和视觉美学形态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构成了漫画艺术美的基本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