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会员余銮单位——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启京海水产2019年度福建至山东“南北鲍鱼接力养殖”。
据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余銮先生介绍,去年4月23日,在福建福清养殖的美国绿鲍杂交新品种乘坐新式活水船漂洋过海,于4月28日抵达山东省荣成市镆铘岛海区。这意味着2018年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第一轮南北接力养殖模式正式开始。
据悉,去年水路启运在通过山东镆铘岛海区的美国绿鲍杂交新品种的同时,第一批通过公路活水车运输的美国绿鲍杂交新品种也同日运达目的地——山东省乳山市银滩海区。
实现鲍鱼“南北接力”的作用在哪里?我们打个比方,这和种植蔬菜一样,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品质也就好,于是近年来鲍鱼养殖户们萌生一个想法,让鲍鱼实现“南北接力”,达到这个养殖效果。
据悉,小鲍鱼的生长与水温不达标,在冬季5℃-10℃的条件下,鲍鱼几乎不生长并且容易死亡,水温在20℃时候鲍鱼生长最快。多少年来,养殖户们不断通过研究试验,尝试小鲍鱼采用网箱养殖,网箱养殖生长周期短,更易于操作也方便采捕。此举成功采用了鲍鱼在北方度夏、在南方越冬的“南北调养”这一科学养殖模式,利用福建和山东两地温度及地域的互补性,使山东和福建两地顺利接力。目前通过技术上的不断完善,山东的大鲍鱼已经实现了能顺利在当地部分养殖区域过冬,这一突破也让养殖户们非常欣慰。
“除了养殖模式的进步,我们发现改善水质对鲍鱼养殖的重要性。最初,鲍鱼大多是野生的,然而随着近年来水质的破坏,餐桌的缺口太大,要求我们必须大量养殖。然而这更加剧了水质恶化,鲍鱼也变得越发脆弱,容易感染死亡。如今鲍鱼又开始提倡‘野生散养’,这对我们来说就像一个轮回。” 福建京海水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华明先生(上图左三)在去年4月23日赴威海乳山市考察时说道。
其实不仅鲍鱼,对于海参养殖业来说,高温也是个惨痛的打击。据有关报道,以前一些年份因为高温导致全国海参养殖海参户损失100多个亿不少见,非常要命。
众所周知,山东作为养殖大省,突破了很多养殖技术难题。比如在海参“南北接力”过程中,经过了10多年的科研攻关,黄海水产研究所终于突破了这一难题,培育出了抗逆耐高温海参新品系——“高抗1号”——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子课题“抗病刺参品系选育及苗种扩繁技术研究”、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子课题“抗病刺参选育”、青岛市科技计划项目子课题“海参良种种苗产业化生产与示范”陆续在山东实验基地进行了专家验收,为业界良性发展带来了福音。
再说鲍鱼。随着杂交技术产业化应用及浅海养殖技术的发展,我国鲍鱼养殖产量逐年增加,据中国渔业年鉴统计,2014年我国鲍鱼年养殖产量达11万吨,约占世界养殖产量的85%左右。
自2006年以来,福建等南方海区由于鲍鱼制种成本把控得力、养殖海区环境条件优越已经逐渐替代大连、山东成为鲍鱼养殖产业重心。福建省鲍鱼养殖量已占我国鲍鱼产量的75%以上。福建鲍鱼产业的发展带动,使我国近10年来鲍鱼养殖产量增长了10倍,对于海区渔业发展、渔民致富功不可没。
“这些散养鲍鱼,身上的肉非常肥厚。而且是赭红色,不像圈养鲍鱼那样发绿。价格方面,只要大小差1厘米,价格就能差不少。”余銮说。
吃货们,看到这里有没有萌生“该如何选择鲍鱼的想法呢?” 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信息宣传部工作人员借此鲍鱼“南北接力”养殖进行一下普及。
选择鲍鱼,主要看鲍鱼的“年轮”。以我国的皱纹鲍为例,大约需要3年生长期才能达到7厘米左右,鲍鱼壳在生长过程中会留下类似树木年轮的生长纹,生长纹的明显与否,与其所处环境季节和摄食饵料的种类有关。在生长快速的季节,生长纹明显,距离较宽;在生长缓慢的季节则相反,生长纹密,距离较近。有时候从鲍鱼壳的正面生长纹不容易直接判断它的准确年龄,可以将壳面附着的杂藻石灰虫等物清除干净,将鲍鱼壳用电灯光透视看出它们的年轮。年轮越多,鲍鱼肉越好吃,价格也越贵。其中以每年的5月份最肥美,而在10、11月份肉较瘦。7厘米的鲍鱼每斤一般称6只;8厘米的鲍鱼每斤只能称四五只。
鲍鱼为喜温喜盐性贝类,对生活海域的环境要求水质清澈,潮流通畅,海水的盐度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并且有较丰富的大型饵料藻类生长,如褐藻、绿藻和红藻等,鲍有定居的习性,在饵料丰富的岩礁带,一般不会出现大的移动。但鲍鱼最怕的就是台风。倘若在海上掀起惊涛骇浪,后果就不堪设想,它能将让鲍鱼养殖损失惨重。“有一年,当时建在海边的鲍鱼池都被冲毁了,鲍鱼都附着在石头上,但海浪将养殖池里的石头搅得翻来覆去,就像拿着一筐鸡蛋不停地摇晃,鲍鱼都碎了……”余銮先生同事们回忆过往的鲍鱼那点事。“一些养殖户们先后咨询过各大保险公司,但是都不愿意承保。原因都说风险太大,根本保不起。”余銮总经理同事们补充说。
毋庸置疑,无法“担保”的鲍鱼养殖——这是鲍鱼的“心酸”,也是鲍鱼养殖业者需要砥砺前行、乘风破浪的方向。
(注:本文图片由中国渔业协会智慧渔业分会会员余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