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黄牛******基地


产品品牌: 仁信  产品单价: 1800  最小起订: 10  供货总量: 6000  发货期限: 当天  发货城市: 山东 
近日记者走进锦州黄牛******基地陈屯镇毛友云的黄牛养殖场,据他介绍说:“起初养牛是因为比较喜欢养殖,后来感觉黄牛容易养,肉质嫩口感好,市场价格稳定,才决定做这个产业,黄牛以稻草为主食,我们牛场按2100元/月分给贫困户劳务费。
目前,我们场每头牛大约700公斤,按照市价25元/公斤,出栏每头17500万元左右,除开成本大约每头每年收入6000元,加上、分到的劳务费,贫困户每户每年养殖黄牛收入近万元。所以目前发展养牛还是很不错的行业,我计划明年再引进50头黄牛以扩大养殖规模。”
  他养牛不多,仅仅只有20头。不过要说起来他养牛的利润,可能比有的人养殖四五十头都要多。很多朋友问我开始养多少合适,我给大家的推荐是不超过30头。养牛赚不赚不能单看养牛数量,而是看养的精不精,好不好!  张宏宇养的牛在高山上放养,吃的是天然牧草,牛肉品质好、口感佳,不愁销路,腊月十二杀了一头牛,一天就卖掉了。2017年,张宏宇的梦想是能40万块钱,新建牛栏、猪圈,再买40头牛,扩大养殖规模,成为养牛大户,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成功脱贫。“我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小女儿还在读中学,盖房子的欠债还没还完,但我相信,只要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的!”    村民郭连芳种了10多亩皇竹草,由于是第一年种植,预计只能卖10000元,“前几年种庄稼,每年多挣个6000元,现在种皇竹草,不仅轻松很多,效益也好多了。”原来,刘明军在郧西县城从事25年的客运、货运,前年,他感觉货运不太景气、心里不踏实,一直琢磨转行。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牛肉市场比较好,决定和妻子商量回老家养牛。
本报讯(特约记者 赵文嘉) 2017年,科左后旗着力发展肉牛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文化生态旅游、生态、蒙中、硅砂及装备制造、物流及信息、新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马文化“八大产业”,加快建设园区及金融两个平台,全力抓好城乡一体化基础建设、品牌文化及人才三项工程,压实脱贫攻坚、安全生产、维稳、深化改革、从严治五个责任,以优异成绩向的胜利召开和自治区成立70周年献礼。  刘厚昌说,在当地收购的草料,不仅绿色环保,还能为当地老百姓增加一些收入,无污染草料喂养的牛,肉质好,大家吃着也都放心。刘厚昌养的成品牛主要销售到本镇和附近的乡镇,有部分也销往四川宜宾、昆明等地,小牛主要是本地村民购买。2014年,刘明军返乡租5亩地建了一个饲养规模200头的养牛场,开始轰轰烈烈地养牛。品种上,突出地方特色“秦巴黄牛”。为改良品种,去年9月,他到陕西花费10多万元引进了两头西门塔尔牛、一头夏洛来牛育种。至目前,已投资150多万元。  2008年,张文建在航埠镇何双蓬村承包下一片荒山,搞起农业综合开发。在山上,他搭建起800平方米的肉牛养殖用房。2009年3月,张文建引进60多头西门塔尔肉牛,专门雇了4名村民饲养。当年,他在山上种了50亩玉米,用玉米秆喂牛。2009年底,出售肉牛50来头,一头肉牛可卖七八千元。  谈起这几年的变化,陈锡文感慨道:“既然有了‘牛’政策,咱得伸手够啊,不干光等哪行呢?你看我现在辛苦是辛苦,但回报也不少啊!虽说去年牛肉行情不太好,但是家里还是能有好几万的纯利润,不仅早早脱了贫,而且供两个孩子上大学也一点问题没有了。”“去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对市场行情有点儿了解了,今年准备再扩大些规模,现在政府有这么多好政策,还怕日子过不好?”说起今年的打算,陈锡文又打开了话匣子。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