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粮以地为基。耕地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资源,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同时也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和赖以生存的生活依靠。我们国家人均耕地资源远远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水浇地及高质量农田更是十分匮乏。
让人忧心的是,近年来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等化工产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以及地下水位的逐步下降导致农田浇地难等原因,农田的耕种质量有下降趋势,再加上近年来粮食价格趋于低迷,农民收入更加多元,不管是一家一户的小农耕种,还是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改善种植条件、提升农田质量的投入上积极性都不是太高,造成耕地种植条件的恶性循环。
如果能对投资投入农田建设、改善种植条件、提升农田质量的农民或其他农业经营主体一定的资金补助,就能极大的提高人们对土地投入的积极性,这不仅有利于自家土地的生产经营,提高粮食等农作物产量,而且从长远看也有利于耕地质量的保持和提升,对于保护耕地资源也是一件大好事。
在这里,我们可以明确的说,不管是农户还是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种植条件、提升农田质量的农田建设投入是有补助的。对此,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近日专门印发《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农田补助资金如何补、补给谁、补给哪些项目、如何规范使用、如何加强管理等问题进一步明确,这对于提高农田投入积极性、改善和提升农田质量可以说是意义重大。
农田补助资金农民能得到吗?回答是肯定的,《办法》明确提出鼓励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劳进行投入。谁是农田补助资金的受益对象呢?当然是广大农民和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办法》明确农田建设以农民为受益主体,扶持对象包括小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涉农企业与单位等。
既然是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顾名思义是用在改善农田质量、提升农田品质的农田建设投入上,这包括哪些内容呢?根据办法规定,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改善田间灌排条件和耕作条件对凸凹不平土地削高填低的土地平整,二是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土壤环境条件的土壤改良,三是改善农田浇水灌溉条件的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建设,四是利于大型机械作业进出的田间机耕道,五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六是农田输配电设施建设,七是损毁工程修复和农田建设相关的其他工程内容。
需要提醒的是,农田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分配、审核有着严格的制度机制,要想得到补助资金,必须在农田建设和提升农田质量上有着实实在在的投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严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上虚报冒领、骗取套取、挤占挪用,同时也不允许任何工作人员在资金分配审核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否则将会受到严肃的处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