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国家队比赛有感:国人苦无锋线久矣

国人对于国家队的锋线要求也太高了吧,我们也是看惯了nba的小前盛世,再看看我们的锋线球员心累啊。
一直以来国家队一直就是强化内线的战术位置,但是从近两年由于我们出现了一些以郭艾伦为首的后卫,让内线球员减少一些压力,所以现在一提起国家队就是郭艾伦周琦大王等等,锋线上的希望小丁也被伤病找上后失去了往日的战斗力,就这样我们还是对锋线球员要求不降反增。
实话来说,我们国家队一直以来的锋线球员就不是很突出,国际大赛上我们的内线球员和后卫球员都可以入选赛会最佳阵容,但锋线球员入选却寥寥无几。
我们设想中的锋线球员要不是集体詹化就是集体蓝领化,近两年的阿布都沙拉木为什么被大家看好?一是不占球权可以打无球,二是持球攻还有点儿作用,虽然不能像小丁巅峰赛季当外援那么打,但是在这支国家队的作用也是很大了。
国家队的战术发起点都在后卫身上,你要个能持球攻能背打的锋线干啥用?看着后卫和中锋打挡拆干生气?不是每个国家的锋线球员都像美国队一样牛逼,当希腊队没有出现字母哥的时候,哪个国家的国家队出现过战斗力爆表的锋线球员?
现代篮球的战术发起点从来不是以前锋作为第一发起点,如果有的话也是组织前锋过了半场当后卫用才能发起进攻。詹姆斯在场上是前锋,但是落阵地之后,球队的球权就会交到詹姆斯的手上,这也是为什么詹姆斯需要配备射手的缘故,詹姆斯实际上就是一个高个子的组织后卫。
我们国家队想要培养一个国家大赛上能手起刀落的射手,还不如培养几个能无球能防守的锋线,这已经是这么多年的发展现状。我们的球员基本功差,尤其是投篮的基本功差,在这几年的国际比赛上被无限放大。所以后卫和中锋现在也开始打挡拆了,中锋也开始吃饼了,这在前些年的国家队是不存在的。
国家队的锋线,主要是配合后卫打快攻反击,协助中锋卡好位,拿好篮板。在三分线外埋伏,特别是两侧底角,拉开防守,让队友去1v1,当内线打不进,需要内传外的时候,锋线的三分球作用就出来了,这也是最后一个三分战术的发起者,也是24秒最后进攻的终结者。 当年的李根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这几场夏季联赛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在各支球队的夏联队伍里都有很多能持球突破的锋线球员,所以球队的空间感十足,当一支球队的持球点多了,就可以为球队的战术提供多样化,当持球的队员突进内线时,最起码都会吸引一到两名球员进行包夹,这样剩下的进攻方球员就可以提供空位的机会甚至突破分球造成二次突破直至冲散对方的防线,相比起后卫球员突破,身材高大的锋线球员在突破时就会比后卫球员在对抗时增加优势。
当然,在国际赛场上,锋线球员会是大杀器,看看社会瓜就知道了,说他是美国队史第一人没毛病吧,三块奥运金牌,光靠无差别的投射和个人低位进攻就足够赢球了,所以我们一直对国家队的锋线要求太高,还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安东尼这样的低位大杀器或者詹姆斯这样的锋线组织者么,当我们拥有二者之一时,战术还不是得围绕锋线打么?
我们培养内线球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又是轮到后卫球员了,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不满足于现状时,我敢肯定我们会培养下一批符合时代浪潮的锋线球员,也许在幼儿园里会有下一个中国的勒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