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井关键问题分析
地源热泵技术设计现场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现场踏勘:
决定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后的现场踏勘,除了进行场地调查以外,关键是钻勘探孔采集土壤热参数。土壤热参数主要包括土壤的导热系数、土壤温度及其随深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等,目前由于国内缺少这方面的研究、相关技术还不成熟,因此限制了地源热泵的应用和开发。
系统设计:
地源热泵换热器中的供热采暖网循环介质与大地之间的换热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该系统的设计难点主要是换热器的设计。埋管形式、埋管或竖井的间距、埋深、管径、循环介质的流量等是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该重点考虑的因供热采暖网素。
关键点:
水平埋管分单层和多层,其中单层水平埋管最佳深度为0.8~1.0m,换热效果随气候变化较大,而多层管中的下层管处于较低的温度场,换热效果比单层要好,但可能造价较高。一般使用较多的是双层管,最佳深度为1.2~1.9m。无论哪种类型,管子一定要埋设在当地的冰冻深度以下。
关键点:
u型管热交换器的管径一般在50mm以下,埋深可达200m以上,主要用于埋管面积较小的地区。u型管的水平间距有资料指出一般为4.5m,目前也有6m的实例,实际上其间距应与埋管深度、回路形式、管径以及系统使用状况有关。
关键点:
套管式换热器外管直径可达200mm,由于增大了换热面积可减少孔数和埋深,但内外腔之间带来热损失。
关键点:
单管型在国外称为“热井”,它可降低安装费和运行费,但由于不下外管,受水文地质条件限制太大。
系统安装:
垂直埋管的施工主要包括钻孔、换热器安装、试压和回填,其中任何一个步骤都极为关键,因此,应该由有资质和经验的施工队伍来完成。
地源热泵系统技术设计现场施工关键问题分析
步骤如下:
1、钻孔(1)机台应有专门的地质员进行地质编录,包括岩性描述、井深、地下水位,泥浆消耗等。(2)成井后,进行地球物理测井,对地温进行测量;
2、换热器安装钻孔完成后应立即下管,并采取防止上浮的固定措施;
3、试压在回填之前必须进行试压,确保无泄露;
4、回填回填物中不得有大粒径的颗粒,回填过程必须缓慢进行,以保证充实度,减小传热热阻;
水平埋管的施工包括挖沟、下管、试压和回填,其中回填是关键。在回填过程中应在每根盘管周围铺设50-100mm厚的砂层,以使管道与大地之间结合紧密,提高传热效果。
遂昌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_地源热泵井,水源热泵井,打井,地源热泵井问题分析,
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
1、储:即“热储”,指埋藏于地下、具有一定有效空隙度和渗透性的地质体(底层、岩体或构造带),其中储存有一定的地热流体可供地热开发利用。
2、盖:即盖层。是指覆盖在热储之上的地址建造的总称,可以是第四系及包括其他不同时代的,一般属非渗透性或低渗透性的地址建造。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透水、透气性很差的泥岩、页岩、砂岩、胶结硕岩等碎屑岩类。
3、通:即导热通道。一般是指导热水的区域性深大活动断裂及有利于地下热水赋存的大型蓄水构造(如构造盆地等)。
4、源:即热源。供给热储中地热流体的来源,可以是现代岩浆活动或仅是来自地壳深部的热传导。一般在沟通深部热源的现代活动性断裂带,可构成局部的热源。
5、滞:即深层承压水滞流环境。
在地源热泵井钻探过程中,只要勘查区具备“储、盖、通、源、滞”五大基本要素,即可在地下承压水滞流地段布设勘察实物工作,也可将钻探成井风险降低到最低。
遂昌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_地源热泵井,水源热泵井,打井,地源热泵井定井条件,
地源热泵井深度多少合适
地源热泵打井打多少米比较合适?
1、别墅地源热泵专家建议,在上海及周边地区,一般打井深度在80米左右合适。
2、行业里也有人主张打100米或90米深。有测试证明,地下10米到100米处的土壤温度是相对稳定的,一致的。而地下管道相当于换热器,其换热量通常可以井深度计算,上海地区通常以50w-60w/米。
3、与100米比较,打80米深井只是需要增加打井个数而已,因为施工难度小,系统风险相对小,是经济合理的方案。
4、如果遇到场地面积不够,有人试图打成100米深,以减少打井个数,但实际上80米深井间距3米就可以施工,而100米深井需要加大水平间距到4米以上,合计下来,还是打井80米的方案更合适。
遂昌地源热泵井勘察定井条件_地源热泵井,水源热泵井,打井,钻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