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多地可能会大爆发的原因何在?

进入清明以后,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主要是春播作物和在地作物小麦的田间管理。那么对于小麦来说主要是赤霉病的防治,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发布的《2019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控技术方案》中提到预计今年全国小麦赤霉病很多地区偏重以上发生,另外很多地区植保站也发出相应通知,积极宣传赤霉防治。那么对于小麦赤霉病究竟为何每年都会大发生呢,而且每年发生都比较严重?通过多年实践经验、以及与多位种植大户交流,总结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田间菌源充足 发生范围广由于2019年早春持续的阴雨,田间湿度比较大,同时秸秆还田给病菌提供有利的繁殖场所,就导致田间病菌源充足!尤其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那么水旱轮作区发病重于旱旱轮作区的小麦,水旱轮作区主要是稻麦轮作的田块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间降雨频繁,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生。另外现在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范围逐年扩大,从南向北逐年加重的趋势扩展发生!
二、农户预防意识差,存在侥幸心理疏于防治。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气候性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穗部,它的发生主要因数与小麦抽穗扬花时候是否遇到持续下雨有极大关系,如果遇到雨天、雾天发生会加重。但是通过我近期与农民朋友交流发现,大家对待赤霉病防治的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很多农民朋友心存侥幸地说:防治与不防治收成差不多?还有一类农民朋友跟风防治,看到别人打药自己就打药,但是施药时期不对,效果依然不好!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施药问题,一般正常雨水稀少且在扬花期没有遇到阴雨,施药一次,只要药剂选择得当还是可以的;那么对于今年这种情况农民朋友不能凭着经验来去防治,有些农民朋友打药前不下田,打药后也不下田!所以赤霉病发生比较严重!
三、选择的防治药剂不对路、复配不合理。对于目前市面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很多,首先主要正式登记小麦赤霉病的药剂,其次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药剂的复配和能否兼治白粉病、纹枯病、锈病。这些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最上面三片功能叶。同时针对于有些地方政府集中发放赤霉病药剂,那么我们农民朋友要根据田间情况来及时选择药剂,不要依靠或者依赖政府发放,我们要主动出击。另外,我们在选择药剂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图便宜,我们最终的是要效果,达到小麦丰收,还要考虑赤霉病对药剂产生抗性问题。那么在选择药剂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主流药剂,近2-3年使用过的药剂且表现相对不错的,同时登记在小麦赤霉病上的正规大公司的药剂,另外在进行多次防治的时候要合理轮换药剂。
四、用药时期把握不准确、错过最佳防治时期。很多农民朋友不下田,就是看见别人打药他就打药,由于今年的情况比较特殊,不要说不同田块不同品种的小麦生育期不同,即使今年一块田中的小麦生育期都不同。所以农民朋友要下田查看小麦是否抽穗或者扬花,针对自己田间的小麦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的进行防治!不要盲目施药!一般小麦在上午9-11点和2-4点左右处于扬花阶段,这个时间段尽量避开施药,同时小麦扬花开始是黄色花序说明开始扬花,扬花结束后是白色,注意观察;正常年份应该抢在出现黄花5%左右开始施药,这个时间基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防治最佳时期还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治时机为抽穗至扬花初期、降雨前6-24小时+5-7天后再次防治,其次为雨停后24小时内最晚36小时或雨间歇期间喷药+5-7天后二次用药。(药打黄花现 不打白花现)
2019年小麦赤霉病防治口诀:晴天见穗打,阴天抢前打 雨天抢时打,雨停间隙打 一次防根本,二次防目的 ,三次防看天,综合防效好。
五、用药量、用水量严重不足、喷雾不均匀由于我们今年的赤霉病整体发生形式,预计会大爆发年份,那么在第一次施药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登记用量的上限,或者推荐剂量的提高5%的用量,不能马虎,第一次用药很重要。那么我们药剂用足的同时要注意施药的用水量问题,当前对于农民朋友最头疼的问题:有钱买药、无力打水,每当防治季节结束后有不少农民朋友反映防治效果不好,其实主要原因是我们施药的时候用水量不足导致。当我们用水量不足的时候药液很难打到小麦颖壳缝隙里,即使选择再好的药剂也达不到好的效果!另外我们在防治时候注意喷施部位,主要是小麦的穗部均匀喷雾防治,如果防治时候用水量不足,一定加入高效助剂,才能达到高效!
六、小麦价格低下影响农户防治积极性。随着粮食价格的不温不火,导致农民朋友种植小麦的积极性不高,也影响了农民朋友对田间病虫管理的积极性!尤其后期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如果农民朋友思想有所松懈,错过最佳防治时期,那么后面将没有办法补救,影响产量比较大,一般产量会下降30-50%!
七、品种选择和抗性问题对于小麦来说,没有绝对的抗赤霉病的品种,只有相对抗性好一点的品种,尤其水旱轮作区不建议种植生育期长的白皮小麦,这一类小麦比较易感赤霉病,可以选择生育期相对短一点的红皮小麦,他对赤霉病的抗性相对好一些。那么对于沿淮以北地区赤霉病发生相对轻一点,可以选择白皮、生育期长、增产潜力大的品种来种植,所以品种选择不当也会导致赤霉病的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