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i如何应对5g大流量的带来的冲击?
5g网络包括前传网、中传网和回传网,现在的趋势是把bbu的基站分拆成两块,一部分叫分布式的单元du,另外一部分叫集中式的单元cu。分拆之后集中式的单元cu可以通过虚拟化实现,用户通过数据中心里大量的服务器就能实现cu的功能。所以cu将来就是数据中心的一个功能,由数据中心来实现。因此,数据中心就已经部署到cu层,就是基站层。
因为移动边缘计算(mec)需要低延时,这一需求推动边缘计算能力向基站迁移。不仅cu变成数据中心虚拟化了,边缘计算中心的mec的功能也直接和cu放到同一数据中心里面。
腾讯的应用涉及集中在数据中心互联层面,5g会带来网络架构的演进,两个不同区域的数据中心之间业务的打通可以通过不同段的波分系统调节,这给会增加运维成本,而且需要大量的设备投入。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网络平台部光网络结构师李方超解释,未来我们会考虑在自己定义的光层设备上增加wss板卡解决维度问题。另外,流量的增长必然带来巨大的时延成本,而且不同的业务对于时延的要求不同,针对这种节点,我们会通过光层穿透,这需要低时延、高可靠性,我们不经过ip设备直接穿透,优势在于不需要上电层设备,没有进入otn解封装,也没有到ip去做下一跳,节约了时延。同时降低了ip的跳度时的端口需求量,从而可以节约了ip端口成本。
“未来腾讯会和microchip合作解决采用可插拔模块来做转发。在城域应用中,小于60公里时,可以采用zr模块方案,直接插在交换机上出彩光。在80公里到100公里之间,采用cfp2-dco的方案,性能更好。原因是里面的激光器功率会更高一些,里面会加放大器。传统盒子一般使用像msa大的模块,虽然性能更好,但是因为距离很短,优势得不到发挥,成本很高,所以后面会考虑在可插拔模块的情况下做一款自己的设备来解决问题。”李方超补充。
凭借新型以太网phy器件应对dci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数据中心互联(dci)市场呈现四大趋势: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到2021年流量翻倍,需要400gbe或者更大的容量线卡;dci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0%,安全需求剧增;dci的增长和相干dsp需要比以太网更多的灵活性;而且5g对网络的同步提出的更大的挑战。
为了顺应dci的发展需求,microchip推出meta-dx1系列以太网phy器件。meta-dx1是业界首个t级别的以太网phy,最高容量1.2t,集成了phy/fec/pcs/mac的以太网接口芯片,密度比同类产品高出50%。涵盖1gbe到400gbe的各种以太网接口,56g pam-4高速serdes,macsec以太网加密,flexe灵活以太网,纳秒级的高精度ptp时钟戳,最高密度的gearbox,最高密度的cdr/retimer,无损的2:1开关切换,serdes交叉功能。
当前应用需要路由器上的以太网接口速率更加灵活,传统以太网是固定速率,只有100g、200g和400g三种,无法充分利用相干dsp的能力,而采用flexe的子速率模式可以细调到25gbps颗粒。郎涛表示,“采用flexe的技术,将以太网速率变细,和前面的设备进行匹配,新的以太网速率标准化工作至少4年以上,难以跟上步伐,用flexe的绑定模式速率已超过了以太网速率。”
关于加密问题,数据中心在地理上越来越分散,城域分布式数据中心对广域网的安全有很大挑战,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比较实际的做法是二层加密(macsec),macsec作为业界标准解决方案可支持多个terabit。郎涛认为,“如果在数据中心里有大量以太网业务,对以太网做二层加密更安全。我们在后面的产品定义里会将macsec作为重要的功能做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