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国外进口科研测试用的IGBT模块到国内


如何从国外进口科研测试用的igbt模块到国内
我国发展igbt面对的具体问题
虽然用量和可控要求我们发展igbt,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但当中还是有些问题需要重点考虑的:
igbt技术与工艺
我国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和模块封装技术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功率半导体芯片技术研究一般采取“设计+代工”模式,即由设计公司提出芯片设计方案,由国内的一些集成电路公司代工生产。
由于这些集成电路公司大多没有独立的功率器件生产线,只能利用现有的集成电路生产工艺完成芯片加工,所以设计生产的基本是一些低压芯片。与普通ic芯片相比,大功率器件有许多特有的技术难题,如芯片的减薄工艺,背面工艺等。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成熟的工艺技术,更需要先进的工艺设备,这些都是我国功率半导体产业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80年代初到现在igbt芯片体内结构设计有非穿通型(npt)、穿通型(pt)和弱穿通型(lpt)等类型,在改善igbt的开关性能和通态压降等性能上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把上述设计在工艺上实现却有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薄片工艺和背面工艺。工艺上正面的绝缘钝化,背面的减薄国内的做的都不是很好。
薄片工艺,特定耐压指标的igbt器件,芯片厚度也是特定的,需要减薄到200-100um,甚至到80um,现在国内可以将晶圆减薄到175um,再低就没有能力了。比如在100~200um的量级,当硅片磨薄到如此地步后,后续的加工处理就比较困难了,特别是对于8寸以上的大硅片,极易破碎,难度更大。
背面工艺,包括了背面离子注入,退火激活,背面金属化等工艺步骤,由于正面金属的熔点的限制,这些背面工艺必须在低温下进行(不超过450°c),退火激活这一步难度极大。背面注入以及退火,此工艺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国外某些公司可代加工,但是他们一旦与客户签订协议,就不再给中国客户代提供加工服务。
在模块封装技术方面,国内基本掌握了传统的焊接式封装技术,其中中低压模块封装厂家较多,高压模块封装主要集中在南车与北车两家公司。与国外公司相比,技术上的差距依然存在。国外公司基于传统封装技术相继研发出多种先进封装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模块的功率密度、散热性能与长期可靠性,并初步实现了商业应用。
高端工艺开发人员非常缺乏,现有研发人员的设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国内没有系统掌握igbt制造工艺的人才。从国外先进功率器件公司引进是捷径。但单单引进一个人很难掌握igbt制造的全流程,而要引进一个团队难度太大。国外igbt制造中许多技术是有专利保护。目前如果要从国外购买igbt设计和制造技术,还牵涉到好多专利方面的东西。
万享的发展历程:
万享创业初期,我们既没有丰富的资源,更没有优厚的政策支持,只能在夹缝中生存。我们的服务只能选择以目标为导向,经营着其他同行一样的服务项目:海空运代理、拖车、代理报关报检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不断深入,传统商业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创新商业模式势在必行。凭着对行业的浸透,资源整合能力的提升。我们明白,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应该像水一样,只有在业务创新、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上下功夫,才能够站稳脚跟,立足市场;只有真诚守信,一切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为准绳,才能够***终得到客户的认可,获得更大的发展。

上海苕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景先生
18150084970
上海 上海 浦东新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堡路38号2幢6层601-2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