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景象旅游规划]祖国山水美如画,发展旅游的意义深远
一、发展旅游不再是小打小闹,已上升到国家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已是相当成熟。如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综合性大产业,成为了引领消费产业发展、带动国家及区域经济腾飞的引擎产业。新常态下,国民旅游需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呼应,大幅推升了对旅游发展战略价值的期盼与认识。旅游正在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成为影响中国整体发展的重大领域,几乎所有的省区市都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进行规划与推进。
二、普通大众度假时代全面来临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财富的积累,如今的旅游正在由过去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从需求方面看,根据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旅游形式将由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和度假旅游转变。
如今的游客已经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旅游,更重视在产品消费的过程中获得休闲体验心动感觉,得到全身心放松。另外,“时间”是旅游行为实现的必要条件,近两年来,近郊游、乡土游、田园游扑面而来,出现了养生度假、养老度假等热点需求。这种旅游方式针对市区市民,大批的农村人奔赴城里工作,可又思念家乡,近郊游刚好满足了思念的情怀,从而得到积极的响应。以短暂的三两天游玩时间,刚好缓解城里人短暂的假期里度假,这种旅游形式可以释放巨大的旅游需求,以放松身心、自由体验为特征的休闲度假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改变了以往长途跋涉走马观花疲惫的旅行,所以说,大众度假时代将全面来临,未来将更蓬勃。
休闲度假旅游相比观光旅游来说,消费链更长,消费对象更加多元化,消费额也更高。因此,其对交通、酒店、餐饮、旅行社、演出、购物、地产业、运动、健康等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也将为旅游市场和企业造就巨大的机遇。
三、旅游将走向多产业融合之路
旅游业消费潜力大、消费层次多、持续能力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或独立的行业,而是一个跨产业的消费构成和多产业融合的综合结构。
旅游产业出现了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局面。我们在规划中,应以当地的产业基础及未来发展前景为依托,并在传统业态的基础上,通过传承、整合、创新、区域文化等手段,丰富和完善旅游业态类型,以适用的旅游产业和业态体系引导旅游产品策划与落地,最终形成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新旅游品牌和载体。
四、旅游将与产城一体化深度结合
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的本质,是以“游客搬运”为前提,形成游客在异地的规模消费,从而实现“消费搬运”的效应。这一搬运,是旅游跨越区域,带动目的地发展的**手段,主要体现在:1,形成了餐饮、住宿、游乐、购物、会议、养生、运动等综合性、多样化的终端消费经济链;2,带动本地特色产品及产业(比如土特产品、农副产品、历史民俗民族文化产品等)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旅游带动的产业链,并逐步聚集形成产业集群;3,居民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城市环境美化、保护区域环境生态文明、文化传承、服务设施完善、城市品牌提升、建设精神文明等这些旅游带来的既得利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中最强调的新内涵;4,在消费聚集和产业聚集的基础上,带动土地升值、延伸商业地产及休闲度假地产等高利润项目,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就业、环境、服务和居住五大支持,成为城镇化的直接动力。
五、旅游对扶贫的意义重大
中国经济有一个特征,即发展结构不平衡,东部与西部、乡村与城市、沿海与内陆等不同区域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旅游恰恰是为落后区域和发达区域寻找平衡的**工具,它把经济较发达、消费能力强的客源区域的人群,搬运到旅游产品供给较好,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就把客源区域的市场消费,搬运到了目的地消费。这样一种搬运带动了相对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长,实现了把优势消费群体的力量用于支持落后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与升级,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成为了发展重点。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顺应国际国内形势、站在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改善民生创造幸福的时代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迫切需要。这对旅游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的生态效应将得到极大的释放,旅游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
湖北东方景象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柯经理
13871369375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锦绣龙城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