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邓先生与妻子南下来到广东东莞的一家电子厂做工,家里父母也都身体健康,两个儿子也都到了上学的年纪了,生活虽然平淡却很满足、幸福。
可偏偏天有不测之风云,2013年,邓先生的父亲因为意外中风导致过世,第二年,母亲也因为年纪过大,卧病在床,在这样的无奈窘境之下,邓先生与妻子商量之后,决定放弃东莞的工作,回家乡照顾生病的母亲,尽管邓先生已经掏空了所有的精力和财力为母亲求医,但遗憾的是,2016年,邓先生的母亲还是没有好转,直到去世。
那时候的邓先生的储蓄已经完全花光了,甚至欠了一身的债,连两个儿子的学费都负担不起,虽然申请了村里的贫困户,但单靠政府的每月的补贴,根本维持不了一家四口的生活。两个孩子上学还被同学嘲笑是贫困户。
为了尽早摘掉这顶“贫困户”的帽子,邓先生开始认真思考未来的人生规划,在半年内,他去开理发店帮村里的人剪头发,也去乡里的小店做过散工,但尽管如此,夫妻两人每月的工资依旧没有盈余。
2017年,邓先生在村里的公告栏上看到自家稻田养鱼的规定,于是就找到了乡里开餐馆的老板询问过意见之后,决定自己发展鱼类养殖业。
可万事开头难,说得轻巧做得难,养殖业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了2万多和一台挖掘机,把自己家的那几亩田挖成一个鱼塘,用1万多买来了4000多条鱼苗放在鱼塘里,虽然在先前,资讯过许多养鱼人员的建议,以及如何养殖的问题,但操作起来,一点都不容易,第一年,鱼塘里的4000多条鱼大部分都出现烂鳃、肠炎、赤皮等病状,导致连续两年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
曾经一度陷入迷茫失落状态的邓先生,在妻子的鼓励下,硬着头皮继续经营鱼塘,有时候为了拜师学技术,走出去几十公里以外的大鱼塘去找老师,还购买了许多有关养鱼的书籍,细心记下每一个气候变化对鱼产生的影响。
今年年初,鱼塘开始有起色,邓先生也开始在养鱼上找到方法,对鱼塘进行了科学改造,承包别人闲置的鱼塘扩大自己的养殖数量,纯收入慢慢达到1万以上,多时可以赚6万。每天清晨,带着从自家鱼塘捞起来的鱼来到集市上去卖,不到两个小时,档口的鱼都会被买完了。
如今的邓先生通过养鱼走出来贫穷的困境,一家人的生活也能恢复到原貌,不用再受别人的区别对待,邓先生在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比困难多”。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是完全靠蛮力,还需要有善于寻找出路的头脑和不懈的毅力,面对困境,不要沉沦,一蹶不振,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定会有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