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打败你的不是能力,而是你犯的这些禁忌!


有个人在知乎问,#职场中有什么禁忌#
在这个简单的标题下面,有一千多条回答。
有个叫@拐子胡同的网友,分享了他遇到的一个故事。
他们在一家创业公司,压力大,节奏快,加班是常态。
有个工作特别拼的女孩,经常早上八点多到公司,加班到九点以后,典型的996工作模式。
但加班并非因为工作量大,而是她的工作过于杂乱无意义。
要接听学员的电话、协调和老师的关系、公众号编辑排版、还有整理每月的财务报表。
又像客服又像编辑,但整理报表看起来怎么都像是财务人员做的事情。
除此之外,每晚讲座签到、话筒和幻灯片的调试、每周的会议记录、月底报销的单据,还有中午的订取外卖等等,都是她负责的事情。
最令人感到可怕的,并不是因为工作量的无限增加,而是她的工作内容,过于分散,完全不在一个链条上。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打杂的,没有深入钻研一个领域。
这个女孩是刚毕业的,或许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仔细规划,也认为自己在职场上没有选择权,安排自己做什么,就只做什么。
但她不知道的一点是,勤恳听话、兢兢业业,都不一定是职场厚待你的理由。
因为她的工作很杂,也特别多,所以每天都显得手忙脚乱的。
因为无法面面俱到,有时候工作上出了差池,老板就会批评她,甚至还会为难挑刺。
比如,公众号的阅读量低,老板便认为是她的排版和配图不行,逼着她全部改一遍。
于是她只能一遍遍修图,改文章和排版,改到深夜的办公室只剩孤零零的她。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并不是排版的原因,公众号根本就没有粉丝。
有学员闹着喊着要求退款,老板也会认为是她的售后服务做得不好导致的,却不去想,有一种客户就喜欢找茬无理取闹。
就连集体点包子的外卖,有老板不喜欢的馅,都会挨批。
尽管老板非常不满意她的工作,但还是不断给她加工作量,不断批评挑刺。
大家都不懂,为什么老板总是苛责做事最多,加班最晚的人呢
在这样的气氛下,大家都意识到,可能她要离开了。
三个月后,没得到任何嘉奖和鼓励,她被劝退了。
被辞退那天,满脸委屈的她,对着办公室小声骂了句“老板就是个傻逼”。
事情到这个地步,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双方都犯了职场的禁忌。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这个女孩被辞退,并非因为工作做得不好。
反而是过多杂乱的工作,使得她的精力被分散,无法专注于一件事上,越忙越乱。
而她犯的一个职场大忌,就是为了不遭批评,去做更多事情来证明自己,越努力,越慌乱。
如果她能把一件事做得非常精细、专业,把精力投入到一个领域,让领导看到她擅长的一面,对她来说,才是最关键的事情。
在职场上也是如此,一个人的优势,不在于他做了大量的杂乱的工作,而是在一个领域上钻研,有着出色的能力。
职场并不是你做得越多,越能证明你的优势。
而是要懂得,潜心于一件事上,提升自我的价值,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直到除了你,无人可替代你的位置为止。
越是简单的活,越是分散精力,则会得不偿失。
因为你在单个内容投入的时间少,在这个领域就不专业,认知也只能浮于表面,做不到举一反三,更不可能指望带来更大的收益。
这个时候,你就危险了,因为没有价值,便容易被淘汰,被代替。
无意义的劳动,并不能给你带来大的提升和成长,反而当公司遇到难题,需要裁人的时候,往往会成为第一个被劝退的人。
那么从领导的角度来看,这个老板,并非是职场上首选的好老板。
针对为难新进员工,否定员工的努力,消耗她的热情和自信,并从不在其他员工面前避讳,不担心其他员工的心态是否会因此受影响。
对于新进员工,在还未熟悉公司和工作内容的时候,就塞了一堆任务,也并未对其有任何提点,反而是各自挑剔和批评。
也没有给员工安排一个尽其所能的岗位,去发掘员工身上的闪光点。
好的领导,懂得和员工互相成就的道理。
当员工的优势和潜能被挖掘,对员工自身来说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能为公司带来更好的效益,一举两得。
而不是无止境地加工作量,让其做一堆无关要紧的杂活,即便是公司最努力的人,却依然没有提升和成长的机会。
当员工得不到任何锻炼的机会,也得不到赏识,尽是受气和挨批,久而久之,员工的工作热情也会消耗殆尽。
无论是公司要求,还是本人离开,失去了一个热爱工作且有上进心的员工,对公司来说都是一种损失。
同时,因为老板的不讲理和挑刺,其他员工也看在眼里,当有大家意识到在这家公司“劳者不得其荣,还受其害”后,会不会军心动摇,一个接一个走呢
职场上的禁忌多,对于职场人士来说,更像是如履薄冰。
但无论是员工还是领导,少些套路,多些真诚,彼此互相成就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