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定制是 | 类型直流风扇 |
品牌SANYO/三洋 | 型号109P0412K3233 |
电机功率6.6w | 电压12V |
电流0.55A | 适用范围/ |
风量/ | 风叶直径/ |
转速4800r/min |
品牌:日本三洋sanyo
轴承类型:双滚珠
型号:109p0412k3233
尺寸:40*40*28mm
电压:12v
电流:0.55a
转速:4100rpm
风量:5.3cfm
噪音:20db
接口:主板三线
晶闸管是四层三端器件,它有j1.j2.j3三个pn结图1,可以把它中间的np分成两部分,构成一个pnp型三极管和一个npn型三极管的复合管图2
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为使晶闸管导通,必须使承受反向电压的pn结j2失去阻挡作用。图2中每个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同时就是另一个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因此,两个互相复合的晶体管电路,当有足够的门机电流ig流入时,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造成两晶体管饱和导通,晶体管饱和导通。
设pnp管和npn管的集电极电流相应为ic1和ic2;发射极电流相应为ia和ik;电流放大系数相应为a1=ic1/ia和a2=ic2/ik,设流过j2结的反相漏电电流为ic0,
晶闸管的阳极电流等于两管的集电极电流和漏电流的总和:
ia=ic1 ic2 ic0 或ia=a1ia a2ik ic0
若门极电流为ig,则晶闸管阴极电流为ik=ia ig
从而可以得出晶闸管阳极电流为:i=(ic0 iga2)/(1-(a1 a2))(1—1)式
硅pnp管和硅npn管相应的电流放大系数a1和a2随其发射极电流的改变而急剧变化如图3所示。
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而门极未受电压的情况下,式(1—1)中,ig=0,(a1 a2)很小,故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ic0 晶闸关处于正向阻断状态。当晶闸管在正向阳极电压下,从门极g流入电流ig,由于足够大的ig流经npn管的发射结,从而提高起点流放大系数a2,产生足够大的极电极电流ic2流过pnp管的发射结,并提高了pnp管的电流放大系数a1,产生更大的极电极电流ic1流经npn管的发射结。这样强烈的正反馈过程迅速进行。从图3,当a1和a2随发射极电流增加而(a1 a2)≈1时,式(1—1)中的分母1-(a1 a2)≈0,因此提高了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这时,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完全由主回路的电压和回路电阻决定。晶闸管已处于正向导通状态。
式(1—1)中,在晶闸管导通后,1-(a1 a2)≈0,即使此时门极电流ig=0,晶闸管仍能保持原来的阳极电流ia而继续导通。晶闸管在导通后,门极已失去作用。
构造原理
下面的讨仅限于真空式电子管
二极管:
考虑一块被加热的金属板,当它的温度达到摄氏800度以上时,会形成电子的加速运动,以至能够摆脱金属板本身对它们的吸引而逃逸到金属表面以外的空间。若在这一空间加上一个十几至几万伏的正向电压(在上面说到的显像管,阳极上就加有7000--27000伏的高压),这些电子就会被吸引飞向正向电压极,流经电源而形成回路电流。
二极管
把金属板(阴极),加热源(灯丝),正向电压极板(阳极)封装在一个适当的壳里,即上面说的玻璃(或金属,陶瓷)封装壳,再抽成几近真空,就是电子二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造工艺,杂质附着以及材料本身等原因,管内会残留微量余气,成品管都在管内涂敷了一层吸气剂。吸气剂一般使用掺氮的蒸散型锆铝或锆钒材料。除特殊用途外(如超高频和高压整流等),为便于使用和增加一至性,均为两只二极管,或二极三极,或三极三极以及二极五极等合装在一个管壳内,这就是复合管。[7]
三极管
二极管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单向导电的性质,当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再加上一个带适当电压的极点,这个电压就会改变阴极的表面电位,从而影响了阴极热电子飞向阳极的数量,这就是调制极,一般是用金属丝做成螺旋状的栅网,所以又把它称为栅极。这就是阀门功能了。由此可以知道,当作为被放大的信号电压加在栅极----阴极之间时,由于它的变化必然会使阳极电流发生相应的变化,又由于阳极电压远高于阴极,因此栅阴极间微小的电压变化同样能使阳极产生相应的几十至上百倍的电压变化,这就是三极管放大电压三极管信号的原理。[8]
四极管
纯粹意义的四极管只是在电子管的发展史上作为验证管出现过而没有进入实用,在商品功放里超过半数以上的机种用的是束射四极管。束射四极管全部是功率管,对功率管的要求是产生尽可能大的阳极电流。束射四极管在电极的结构上做了一些特殊的安排,使其在保持和其它功率管体积差别不大的前提下,能够形成比其它功率管更大的阳极电流。
束射四极管的几个结构特点:
1. 阴极为椭圆型,这就增加了阴极的有效发射面积,从而增加了热电子的发射量。
2. 和三极管一样,在抑制栅极和阳极之间加有帘栅极,作用前面说过了。
3. 在帘栅极和和阳极之间加了一对弓型金属板(说到重点了,注意下面的表述),这就是集束屏。集束屏在管内和阴极相连即与阴极等电位,它迫使已经越过帘栅极的电子流只能沿弓型金属板的开口方向成束状射向阳极。
检测
外观检查
1.观察电子管顶部的颜色 正常的电子管,其顶部的颜色是银色或黑色。若顶部已变成乳白色或浅黑色,则说明该电子管已漏气或老化。
2.观察管内是否有杂物 轻轻摇动或用手指轻弹电子管玻壳,再上下颠倒几下仔细观察内是否有碎片、白色氧化物、碎云母片等杂物。若电子管内有杂物,则说明该管经过居中烈振动,其内部极间短路的可能性较大。[9]
用万用表检测
1.测量灯丝电压 用万用表r×1档,测量电子管的两个灯丝引脚的电阻值,正常值只有几欧姆。若测得阻值为无穷大,则说明该电子管的灯丝已断。
2.检测电子管是否衰老 通过用万用表测量电子管阴极的发射能力,即可判断出电子管是否衰老。检测时,可单独为电子管的灯丝提供工作电压(其余各极电压均不加),预热2min左右,用万用表r×100档,红表笔接电子管极阴,黑表笔接栅极(表内1.5v电池相当于给电子管加上正偏栅压),测量栅、阴极之间的电阻值。正常的电子管,栅、阴极之间的电阻值应小于3kω。若测得电子管栅、阴极之间的阻值大于3 kω,则说明该电子管已衰老。该电阻值越大,电子管的衰老程度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