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珍菇、平菇、香菇液体菌种培养基与培养方式试验


随着食用菌市场需求的日益高标准和多样化,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土法栽培模式已远不能适应消费需要,工厂化大规模生产正在逐步得到发展。工厂化生产除大规模和人为控制栽培条件外,还需以连续的接种保证连续的出菇,较之传统的固体培养基制种方式,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技术具有生产周期短、菌丝体菌龄一致、生命力旺盛,接种方便、用种量少,接种后恢复生产迅速等优点,十分适宜作为配套技术应用于工厂化生产。本试验以加快发菌速度、提高制种效率、改善菌种质量为目的,进行了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液配方与培养方式试验。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种:秀珍菇为秀珍菇1号,平菇为白平菇,香菇为申香8号。母种均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培养基主要成分马铃薯、葡萄糖、玉米粉、麦麸、杂木屑等,均为市售品。
1.2 试验设计
(1)培养方式比较
对照(ck):接种后立即进行振荡培养;处理1:接种后静置培养24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处理2:接种后静置培养48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处理3:接种后静置培养72小时后进行振荡培养。
培养液配方为基本培养液,即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蛋白胨1.5g,水1000ml。
(2)培养液配方比较
对照(ck):基本培养液配方(同培养方式比较试验);处理1: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麦麸50g,减少马铃薯100g;处理2: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玉米粉50g,减少马铃薯100g;处理3: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木屑10g;处理4:在基本培养液中增加棉籽壳10g。
接种后静置培养48小时,振荡培养240小时。
1.3 试验方法
采用pda培养基进行母种扩繁,然后使用hs80a恒温水浴摇床,500ml三角瓶中加入300ml培养液,接入6块6mm×6mm的母种块,每处理接种12瓶,在25℃下静置或振荡培养(转速150r/min)。接种后12天,滤纸过滤各处理培养液,考查不同处理的发菌情况、菌丝体量和不同直径菌球组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培养方式对发菌的影响
3种菇类液体菌种接种后设置一段静置培养期的均比立即进行振荡培养的对照发菌效果好。具体表现在:母种块始发菌时间比对照提早了48小时左右;菌球形成期延长1~2天,菌球干重平菇增加18.41%~60.90%、香菇增加13.31%~48.84%、秀珍菇增加9.37%~71.82%;静置培养处理时间以48小时为最佳(表1)。
当培养液配方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kh2po43g、mgso41.5g、蛋白胨1.5g、水1000ml时,秀珍菇的发菌状况最好,接种后12天菌球湿重为15.26~26.25g/l,干重0.39~0.67g/l;平菇略次,菌球湿重为14.75~24.64g/l,干重0.38~0.61g/l;香菇最差,菌球湿重为4.32~6.51g/l,干重0.13~0.19g/l。
2.2 培养液配方对发菌的影响
采用不同培养液配方后3类食用菌的总体发菌情况仍是秀珍菇最好,平菇次之,香菇最差。在对照的纯液体培养液中添加适量固体成分对3类食用菌液体菌种的菌球形成与发育均有促进作用。但不同菇类对培养液配方的适应性表现不同。秀珍菇和平菇最适应添加木屑的处理3配方,培养后菌球总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3.03和22.83倍,菌球湿重增加了2.67和2.86倍,干重增加3.32和3.53倍;处理2次之。香菇则最适应添加玉米粉的处理2配方,培养后菌球总量增加了19倍,菌球湿重增加了1.18倍,干重增加1.68倍;处理3次之(表2)。
3 小结与讨论
(1)秀珍菇、平菇、香菇的液体菌种培养方式以接种后先静置培养48小时,再振荡培养为宜。因静置培养可减少母种块与培养液的表面摩擦,加快种块菌丝萌发,从而表现出母种块始发菌时间比对照提早,菌球形成期延长。
(2)在纯液体的对照培养液中添加适量固体成分,一方面可完善培养液的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还可为菌种的菌球形成提供“寄生核”,对3类食用菌液体菌种的菌球形成与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秀珍菇和平菇的液体菌培养液最适宜每升添加10g木屑;其次为每升添加50g玉米粉,同时减少100g马铃薯。香菇的液体菌培养液最适宜每升添加50g玉米粉,同时减少100g马铃薯;其次为每升添加10g木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