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增产方式,原来马铃薯和其它作物间套,能提高产量

马铃薯和小麦、棉花、甘薯之间的套种有优良之分吗,跟小编一起来瞧瞧吧。
马铃薯与小麦间套种,马铃薯与小麦间套种各地都在秋季采用。在豫、鲁、皖等地最简单的间套方式是在秋马铃薯生长后期,于它们的垄间(垄沟或畦)套种冬小麦,一般亩产马铃薯折粮200-400斤;小麦500-600斤。如河南郑州赵沟公社赵村大队,1974年在140亩上,按80厘米一带,进行双行单垄秋马铃薯与冬小麦间作,亩产马铃薯800-2500斤,小麦500-600斤。
西南高寒山区,如陕西秦岭南麓留坝县,普遍采用小麦与秋马铃薯间作,宽幅220厘米一带。7月底8月初,马铃薯按株行距14×57厘米每带播二行,品种万农4号或留选3号,每亩4264株。10月中旬前后,每带按一米播幅播冬小麦四小畦,品种阿勃或甘麦8号。马铃薯收后冬闲,第二年春季当小麦扬花时(4月中下),按株行距23×54厘米套玉米二行于每带的冬闲畦中,品种陕单1号、5号,每亩2634株。小麦收后玉米生长后期,又如前法套种马铃薯。于是,开始第二轮的栽培。
这样就形成一套土地局部轮换的一年三作三收耕作制。平均亩产量马铃薯折粮200斤,小麦350斤、玉米500斤,共计产粮1050斤/亩。又如贵州毕节地区,在晚稻后,按宽幅距107厘米为一带,于11月初按40厘米播幅于每带种一畦冬小麦;12月下旬按67厘米播幅间种马铃薯二行。小麦、马铃薯收后种晚稻,一年三作三收。每亩平均产小麦200斤、马铃薯折粮300斤、晚稻700斤,共产粮1200斤/亩。
马铃薯与棉花的间套种,马铃薯与棉花间套开始于五十年代中期,现在冀、鲁、豫、皖、陕等地已普遍推行。马铃薯与棉花间套,前期可给棉花挡风,能延迟蚜虫危害约半个月;后期马铃薯青棵还田,增加棉花营养,行间通风透光改善,促进结铃座桃,促进棉花增产,同时还能多收获一季薯。所以广大群众赞誉说:棉薯间套办法巧,挡风防虫把苗保。薯棵还田地力壮,满枝铃絮长势好。
棉薯间套最早都采用单行单垄式和棉花二行双垄与马铃薯单行单垄或二行单垄式。这两种间套方式由于幅距窄小,有争光、浇水的矛盾。棉花前期因受光不良,脚叶容易脱落;马铃薯生长后期也会因棉花遮光而发生贪青现象,以致影响薯块膨大和成熟过程。单垄式棉花和马铃薯不便分别进行管理;幅距窄马铃薯不易培土。所以现在通行棉薯二行双垄式宽幅套种。
棉花、马铃薯二行双垄式宽幅套种这个方式棉薯可以分别管理,矛盾较少。如陕西西安山门口公社齐王二队,1972年在20亩土地上采用146厘米宽幅为一带,马铃薯品种红眼窝按株行距20×40厘米播二行,每亩4566株;棉花品种鄂岱按株行距27×33厘米播二行,每亩3891株。每亩平均产量,马铃薯折粮440斤、棉花163斤。山东滕县龙阳公社南王庄大队,1974年以宽幅距180厘米一带,棉花品种岱字15按株行距18×40厘米播二行,每亩4114株;马铃薯品种丰收白按株行距23×60厘米播二行,每亩3254株,取得了棉薯双丰收。
棉花四行与马铃薯二行双垄式宽幅套种山东临清古楼公社黑庄大队,采用266厘米宽幅为一带,进行棉薯间套。马铃薯按株行距20×66厘米播二行,每亩2506株;棉花按株行距18×46厘米播四行,每亩5555株。几年来每亩平均产量,马铃薯折粮210斤,棉花163.4斤。这个方式棉薯虽能分别管理,棉花能达到最大密度,但棉花两个内行得不到边际效果的影响,仍不能做到全田全面增产。几年来试测内行与外行的结龄数和皮棉产量,内行棉龄为30204个/亩;外行为32556个/亩,比内行棉龄数增加8.1%。皮棉产量内行为78.6斤/亩;外行为84.8斤/亩。
马铃薯与甘薯间套种,山东青岛地区,一般先起好甘薯垄,然后在垄的一侧,贴着它的大半坡,在甘薯未插秧前划沟播马铃薯。安徽界首一带,则在马铃薯培土以后,于垄间平地栽植甘薯。马铃薯收获后,再给甘薯扶垄。栽种的株行距:马铃薯16×74厘米,每亩5290株;甘薯33×74厘米,每亩2645株。广东潮阳城关公社五一大队,几年来采用二行马铃薯与一行甘薯间作,然后接晚稻,一年三种三收。
在晚稻收获和土壤经过充分晒垄后,按每隔54厘米距离做一高畦,畦宽54厘米,畦高13厘米。于是,形成等距离的高低畦镶嵌的形式。每六畦为一带,留出一畦做走道,以便利操作管理。11月7-23日,于高唯上按株距20厘米插一行甘薯,品种惠红早,每亩3000株,7月上中旬收创。11月7日至12月8日,于沟畦中按株行距25×30厘米栽二行马铃薯,品种里外黄,每亩4550株;3月中旬收创。每亩平均折粮的产量,马铃薯360斤,甘薯1000斤。7月8-23日插包胎矮晚稻,亩产750斤,共计产粮2110斤/亩。
本篇文章就阅读到这里了,看完本篇文章你对哪种物种之间的间套作感兴趣呢,对你是否有帮助吗,可以做评论区里评论留言给小编哦,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