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究竟是什么测量原理呢?南京英帝克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究竟是什么测量原理呢测量原理/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则是通过测定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收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的波长范围和对应的仪器分别为:
1.   200~400nm的紫外光区     紫外分光光度计
2.   400~760nm的可见光区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3.   2.5~25μm(按波数计为100000px<-1>~10000px<-1>)的红外光区。红外分光光度计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单色光辐射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被该物质吸收的量与该物质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光路长度)成正比,其关系如下式:
a=-log(i/io)=-lgt=klc
式中 :
a 为吸收度;
io 为入射的单色光强度;
i  为透射的单色光强度;
t 为物质的透射比;
k 为吸收系数;
l 为被分析物质的光程
c 为物质的浓度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波长,以及相应的吸收系数是该物质的物理常数。当已知某纯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后,可用同样条件将该供试品配成溶液,测定其吸收度,即可由上式计算出供试品中该物质的含量。在可见光区,除某些物质对光有吸收外,很多物质本身并没有吸收,但可在一定条件下加入显色试剂或经过处理使其显色后再测定,故又称比色分析。由于显色时影响呈色深浅的因素较多,且常使用单色光纯度较差的仪器,故测定时应用标准品或对照品同时操作。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结构/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编辑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存储系统组成。 
与传统光度计的区别/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传统分光光度计:
1.   样品体积要求大,绝大部分要50μl以上;
2.   需使用比色皿。
3.   每次换样品时,比色杯需要清洗,工作繁重;
4.   光程一般为10mm,样品需要稀释,测量浓度范围小
5.   灯源一般由氘灯(紫外)和钨灯(可见)组成,寿命短
6.   需要预热半个小时以上
7.   显示吸光度值,不显示浓度值
8.   仪器体积大,质量重 
超微量分光光度计 
1.   所需样品体积小,仅需1~2μl
2.   不需要比色皿,用移液枪直接将样品滴加到检测平台上,测量时样品自动形成液柱,检测完成后只需用干净的吸水纸将样品从检测平台上擦拭干净即可;
3.   具有1mm和0.2mm两个光程(电机控制自动选择),样品无需稀释,测量范围可达到常规分光光度计的50倍.
4.   氙气闪光灯为灯源,寿命长,性能稳定
5.   不需要预热,可随时检测
6.   显示吸光度值的同时,程序直接给出浓度值(核酸、蛋白和荧光染料)
7.   体积小:相当于一本字典大小,仅占16.5厘米实验室空间。                        
南京英帝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生命科学领域,以代理国际知名公司生产的生物仪器为主,我们的产品有超微量分光光度计厂家,elisa工作站厂家,化学发光检测仪厂家,多功能酶标工作站等,选实验仪器就选南京英帝克生物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