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敬恩实业有限公司
l 装运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状况应符合下列要求 :
a .车厢、底板必须平坦完好 , 周围栏板必须牢固 , 铁质底板装运易燃、易爆货物时应采取衬垫防护措施 , 如铺垫木板、胶合板、橡胶板等 , 但不得使用谷草、草片等松软易燃材料 ;
b .机动车辆排气管必须装有有效的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 , 电路系统应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火花的装置 ;
c .车辆左前方必须悬挂黄底黑字 危险品 字样的信号旗 , 如附录 b( 略 );
d .根据所装危险货物的性质 , 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捆扎、防水、防散失等用具。
2 装运危险货物的罐 ( 槽 ) 应适合所装货物的性能 , 具有足够的强度 , 并应根据不同货物的需要配备泄压阀、防波板、遮阳物、压力表、被位计、导除静电等相应的安全装置 ; 罐 ( 槽 ) 外部的附件应有可靠的防护设施 , 必须保证所装货物不发生 跑、冒、 滴、漏 , 并在阀门口装置积漏器。
3 使用装运液化石油气和有液化气体的罐 ( 槽 ) 车及其设备 , 必须符合劳动人事部l981 年发布的《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
4 应定期对装运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运输车辆、设备、搬运工具、防护用品进行放射性污染程度的检查 , 当污染量超过规定的允许水平时 , 不得继续使用。
5 装运集装箱、大型气瓶、可罐 ( 槽 ) 等的车辆 , 必须设置有效的紧固装置。
6 各种装卸机械、工属具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 , 装卸易燃 , 易爆危险货物的机械和工属具 , 必须有消除产生火花的措施。
1.权责明细的“五联单”
针对危险废物,的监管主要包括三方面:产生、运输和处置。大部分危险废物需要经过运输环节,由专业危废运输车队转运至处置企业。据说,危险废物处置行业有这样一句俗语“十次倾倒,九次问题出现在运输环节上。”运输环节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据相关媒体报道,去年六月份,两辆载有近80吨含危险废物的大货车从内蒙古出发,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显示,这些危险废物应该被运到贵州省进行回收处理。但是,在运行途中,危险废物却被分为两批,非法转运、倾倒在了洛阳市境内,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此次事件中,危险废物非法运输是直接导致以上事故的重要环节,而危险废物的产生企业、处置企业也都因此事件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严重危害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不想受到惩罚?那么无论你那是哪一方,都需要了解对危险废物的运输是如何规定的。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危险废物转移联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危险废物转移采用联理办法,通常简称为“五联单”。
危险废物的正规运输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
步,产废企业和处置企业签订回收处置合同;
第二步,产废企业上报环保局、环保厅,环保厅下发红头文件;
第三步,当地环保局颁发五联单给企业,并让危废处置企业提供有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的运输公司派出车辆,车内需装有摄像头全程监控,并派专人押车;
第四步,运输车辆将危险废物转移到五联单上登记的回收处置企业,并加盖公章;
第五步,将五联单的回执单交到发货单位,运输结束。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是运输具有易燃、害、腐蚀性等物质的专用车辆,在运输、装(卸)载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或使车辆、建筑物遭到损坏。为了加强对危险废物运输事故的有效控制,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危害程度,防止突发性事故发生,并且在危险废物运输意外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控制处理、实施救援,根据《中华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的实际运营特点,我们整理了运输中的实操注意事项,其目的是提高应急救援的整合协调水平,增强人们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职责细节的落实到位把损失降到低限度。
一、运输应急救援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思想:认真贯彻“安全、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患未然”的指导思想,针对突发性的危险废物运输事故,能以快的速度、优的效能,有序地实施现场处置,提供尽可能的事故救援,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把突发性事故危害降到低点。
原则:坚持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单位自救与社会自救相结合的处置原则。
二、运输单位应急救援机构及其职责职务的设置:
组长:全面负责本单位危险废物运输车辆事故应急救援计划的决策指挥、协调和督促指导工作,并与相关机构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
副组长: 协助组长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关系的协调,指导并落实应急救援计划措施的实施,并负责向组长报告事故现场的新情况;在组长不能执行指挥权时,行使应急事故指挥权。
成员:执行事故应急救援计划措施,负责应急救援所需人员、车辆、物资的供给保障工作,及时将事故现场的处置情况报告办公室。
危险废物的这种越境转移量有多少尚难统计,但显然是正在增长。据绿色和平组织的调查报告,发达正在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家转运危险废物,从1986年到1992年,发达已向发展家和东欧转移总量为1.63亿吨的危险废物。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给发展家乃至全球环境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危害。首先,由于废物的输入国基本上都缺乏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技术手段和经济能力,危险废物的输入必然会导致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的损害。其次,危险废物向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实际上是逃避本国规定的处置责任,使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而扩散到环境之中,长期积累的结果必然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危害。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的危害还在于,这些废物是在贸易的名义掩盖下进入的,进口者是为了捞取经济利益,根本不顾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所以都得不到应有的处理和处置。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已成为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如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势必对全球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989年3月在环境规划署(unep)主持下,在瑞士的巴塞尔通过了《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5月生效。我国是该条约的签约国。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必须按照公司规定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库(场)。因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停车时,必须符合安全、不产生环境污染等基本条件,应远离居民点、学校、交通繁华路段、名胜古迹和风景游览区。严禁搭载无关人员,特别不准驾驶员远离车辆,更不准在发动机工作时向油箱加注油料。
危险废物运输车辆驾驶员在运输途中,因自身车辆驾驶责任或他人责任造成交通安全等意外事故,驾驶员必须及时与公司相关部门汇报,若运输液态废物或易燃、有有害废物时需迅速报告当地交通、安全、消防、等相关主管部门请求援助。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通过浓缩或相变化改变固体废物的结构?使之成为便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形态,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吸附、萃取等方法。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采用化学方法破坏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从而达到无害化,或将其转变成为适于进一步处理、处置的形态。其目的在于改变处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减少它的危害性。这是危险废物终处置前常用的预处理措施,其处理设备为常规的化工设备。
3、生物处理: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固体废物中可降解的有机物,从而达到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与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处理在经济上一般比较便宜?应用普遍?但处理过程所需时间长,处理效率不够稳定。
4、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高温破坏和改变固体废物组成和结构,同时达到减容、无害化或综合利用的目的。其方法包括焚化、热解、湿式氧化以及焙烧、烧结等。热值较高或性较大的废物采用焚烧处理工艺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回收焚烧余热用于综合利用和物/化处理以及职工洗浴、生活等,减少处理成本和能源的浪费。
5、固化处理:固化处理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废物固定或包覆,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是一种较安全地运输和处置废物的处理过程,主要用于有害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固化体的容积远比原废物的容积大。
6、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对不同废物的适用性,由于各危险废物所含组分、性质不同?很难有统一模式。针对各废物的特性可选用适用性强的处理方法。
危废运输的“金科玉律”
对危险废物的运输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运输出现问题,并造成严重后果,受处罚的不仅仅是非法运输人员,还包括产废企业、处置企业等。那么危废运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危废运输应遵守哪些相关法规?
环保部门联合交通部门对危险废物包装与运输所有技术规定进行整合,已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和经验。从运输过程的安全、环境的污染控制、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和事故应急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更为具体的相关技术规范。
危废运输应遵守哪些技术要求?
卸载区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废物的危险特性,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卸载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和设施,并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危险废物装卸区应设置相应的隔离设施,液态废物卸载区应设置收集槽和缓冲罐。
危废运输车辆应符合哪些要求?
危险废物道路运输车辆应配置符合规定的标志;车辆车厢、底板等硬件设施应具有密封性同时又便于清洗;车辆应配备相应的捆扎、防水、防渗和防散失等用具和与运输类项相适应的消防器材;车辆应容貌整洁、外观完整、标志齐全,车辆车窗、挡风玻璃无浮尘、无污迹。车辆车牌号应清晰无污迹。
总之根据相关规定,从事危险废物运输的企业,应符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规定;相关企业负责人、技术人员等,也要按时参加由环保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环保、交通部门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予以查处违法违规的运输行为和个人,情节严重的,将移送公安处理。
1、运输时应当采取密闭、遮盖、捆扎、喷淋等措施防止扬散。
2、对运输危险废物的设施和设备应当加强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3、人能混合运输性质不相容而又未经安全性处置的危险废物。
4、转移危险废物时,必须按照规定填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向危险废物移出地和接受地的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5、禁止将危险废物与旅客在同一运输工具上载运。
6、运输危险废物的设施和设备在转作他用时,必须经过消除污染的处理,方可使用。
7、运输危险废物的人员,应当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运输危险废物的工作。
8、运输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制定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采取的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
9、运输时,发生突发性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或者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时通报给附近的单位和居民,并向事故发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