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鲍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现状,才能养好鲍鱼

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渤海湾地区海鲜琳琅满目,怎么养殖鲍产量才更高?小马讲养殖今天就来与大家分说分说。
鲍因为它只有一枚壳,所以在贝类分类学中被列为单壳类。其实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有一千多种鲍,全部生活在海水中,除了北冰洋之外,在南北两个半球的海域都发现鲍的存在。其中温带和亚热带的地区分布的种类更多一些。在鲍的经济种类中,多数以自然增值,人工采捕的方式提供给市场。我国养殖鲍的种类主要是的皱纹盘鲍和杂色鲍,这两个种类也是比较具有规模化的。
在育苗生产中,辽宁省、山东省主要是在春季进行育苗,秋季就可以养成了。南方的话,例如,福建、广东省,一般是在秋季和春季育苗,目前育苗生产也正在向广东省和福建省迁移。苗种也基本可以满足市场需要。尽管鲍的育苗和养成势头良好,但是也不能忽略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在养殖用水的使用和管理方面,企业只是比较注重供水系统的水质净化处理,往往会忽视了养殖废水的净化处理,废水没有经过任何的处理就直接被排放到了大海中,不仅会污染附近的水环境,还加速了海域地质的老化和水质的恶化,同时也加重了自身供水净化处理的负荷,这样的话,还会引起相邻养鲍单位之间的疾病交叉感染,最后导致大范围的发病,造成灾难性后果。还有水中的残饵和粪便增多,氨氮升高,引起整个养鲍水环境的污染,导致鲍发生疾病,甚至造成鲍的大量死亡,这些都是由于大量的投喂人工配合的饲料造成的。因此,养殖自身带来的污染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营养与饲料研究滞后,我国鲍鱼养殖现阶段主要以投喂新鲜、干燥或盐渍海带、裙带菜等等,夏季和秋季天然饵料不足的时候,投喂部分人工配合的饲料。但鲍鱼专用配合饲料存在成本高、营养成分不够全面的问题,不能完全满足鲍鱼生长的需要,而且加工工艺也是比较落后的。还是需要研究开发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或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饵料生产工艺和设备。病害防治技术薄弱,近年来,鲍的流行性病时有发生,也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鲍的疾病发生是由于多个方面造成的,比如自身抗病能力、饲育条件、水域环境以及病原体的繁殖与传播途径等许多的因素。
目前仍然对大部分的病害缺少行之有效的早期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其发病原因、病原病理、流行病学还不够清楚,也缺少比较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而且近年来,杂色鲍育苗和养成阶段暴发流行病、球状病毒病以及皱纹盘鲍稚鲍严重脱板和剥离后爆发性死亡等等疾病,是养殖者蒙受重大的经济损失,鲍病已经严重制约我国鲍鱼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不重视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皱纹盘鲍野生资源越来越少,正面临着绝种的危险。因此建立野生皱纹盘鲍繁育基地也是政府和养鲍行业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再就是还要在可控范围内适当的引进一些国外优良品种。要想产量高,品种一定要好,更重要的是养殖方法,方法一定要科学,关注小马讲养殖,海鲜高产高质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