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纷纷下调出栏量,缺口加大,非瘟疫苗最快明年能上市

今日简要:今年猪肉价格上涨明显,在稳定生猪生产,保障供应,投放储备冻猪肉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猪肉价格已经开启回落。而部分养猪上市公司近日则不约而同公告下调生猪出栏量,此举受到交易所的问询,并质疑是否存在炒作股价的情形。
生猪出栏量纷纷下调
正邦科技9月27日晚间公告称,公司下调出栏量区间,2019年预计生猪出栏量区间为550万头至600万头。
而同时牧原股份也公告修正2019年生猪出栏区间的预测,2019年预计出栏量区间为1000-1100万头,相比2018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出栏量区间有所下调。
随后牧原股份收到深交所关注函,要求就公司2019年预计出栏量相比2018年度报告中披露的出栏量区间有所下调给出补充说明。
深交所关注函称,你公司披露《关于公司近期生产经营情况的自愿披露公告》,修正了你公司预计的2019年生猪出栏区间,同时称你公司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后期肉价如何走
一是部分省份生猪存栏止跌回升。8月份已有10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持平或增加。
二是规模养殖恢复势头明显。据对9550个年出栏5000头以上规模猪场的监测,8月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下降0.3%和1.8%,明显小于全国总体降幅。大型养猪企业普遍反映,前期暂停的产能扩张计划已全面启动。
三是仔猪饲料产量回升。据对全国饲料生产企业跟踪监测,8月份仔猪饲料产量146万吨,环比增长2.2%,为近5个月首次出现回升,意味着仔猪存栏开始增多。
四是后备母猪销售量明显增加。据对100家重点种猪企业监测,8月份后备母猪销量环比增幅超过80%,订单已排至明年。
生猪产能有望逐步探底趋稳,畜产品供应总体有保障。杨振海认为,从当前生产恢复省份增多、仔猪料产量和种猪销量回升等迹象判断,养猪场户补栏增养信心开始恢复。随着非洲猪瘟疫情进入相对平稳期,各项政策落地生效,预计生产积极性将进一步提升,今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将探底趋稳,猪肉市场供应有望逐步稳定和恢复。
非瘟疫苗何时上市?1、疫苗大约11-12月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只能由通过质量验证的企业完成。哈兽研已通过,中等养殖单位想要参与临床试验必须通过质量验证。
2、经过第一批商品猪约6个月的临床试验后,预计明年 9 月份会下发临时性批文,疫苗最快明年年底能上市。
3、上市初期政府大概率会管控价格,出厂价约3元,成本为1元左右。
新兽药监测期内最多只能有三家企业生产疫苗,其中一家可以确定是哈兽研下属的哈维科,其他两家不确定。
关于有可能获准生产疫苗的企业临床实验审批通过之后就会公布名单。报临床试验申请时有合作想法的企业就会联名提交审批,批文会在报请企业当中选择首批疫苗生产企业。根据 2013 年 1 月 1 日农业部1899 号公告,新兽药监测期内最多只能有三家企业生产疫苗。其中一家可以确定是疫苗研发单位哈兽研下属的哈维科,但其他两家不确定。由于非洲猪瘟影响大、市场容量大,农业农村部也可能开绿色通道,增加生产企业。
q:预计今年什么时候能开始临床实验?
a:生物安全评价审批以往比较慢,农业农村每年分三次集中审批,6 个月内完成。但今年9 月 9 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声明会以最快速度响应非洲猪瘟应对产品的行政审批事项,因此预计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会很快通过审批。理想状态下会在10月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之后的临床试验审批预计提交一个月后获得通过(以前是 60 日内),因此可能在 11 月中下旬获得两个审批通过,加上中试产品的复检,预计共 3 个月,预计疫苗研发在 12 月正式进入临床阶段。临床试验周期预计一年到一年半。但可能经历一轮商品猪周期之后论证疫苗没有特大问题从而在下发临时批文之前将临床试验扩大化,即下发批文前就批准企业大量生产,但没有先例。对临床试验范围只有下限要求(1 万只猪以上,三个省以上)没有上限要求,因此有可能临床试验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扩大范围,之后下发临时批文,之后下发正式批文。
q:疫苗成本、价格、利润?
a:关于疫苗价格,预计成本 1 元左右,出厂价达到 10 元-15 元,终端零售 20 元-30 元, 对于此价格,养殖企业能接受,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也足够;但疫苗市场巨大,政府可能会干预价格,使出厂价定在 3 元左右。以上价格为初期价格,产能过剩之后价格会下滑,最终产品利润和现有产品利润相当。
q:何时能确定疫苗能否上市?
a:免疫越早免疫应答建立时间越早,商品猪监测需要 6 个月,免疫仔猪监测需要 2 周左右。因此经历一个商品猪的周期基本就可以确定疫苗能不能上市,但是之后程序仍然要继续走,也可以变通扩大临床试验范围来控制疫情。但即使疫苗开始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企业产能的准备和维持也需要注意。疫苗初步摸索验证的阶段也应该是疫苗生产储备的阶段。扩大试验范围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下发批文后企业继续大量生产,这样产能不会存在问题。我坚信疫苗能够上市,并且疫苗研发成本不用担心。
q:需要 6 个月时间确定上市,即明年 6 月前后可以确定,之后还需要哪些手续?
a:种猪实验此时没有完成,需要继续完成,还有材料报告等文件需要整理准备;临时性批文审批通过可能会晚,预计明年这个时候(9-10月份)。
q:确定三家疫苗生产企业有哪些考量指标?
a:目前上市公司生产实力充分、资金充足,因此企业政治因素影响大,哈兽研为农科院体系,受农业部和研究院领导,其政策指向影响疫苗转让方向。因此上市公司背后的人脉、政治等较为重要。目前已有 10 多个企业与哈兽研沟通,但没有最终确定。或可能已经确定但未公布。生产企业可能心里有数。
q:何时确定第一批企业?
a:申报临床试验时确定生产企业范围,临时批文下发后就知道生产企业;不排除开绿灯放到五家生产企业,确有呼声但无法确切认证。
q:三家生产企业如何分配产能?
a:初期疫苗供不应求,农业农村部会对疫苗使用和分配有所干涉。类似蓝耳疫苗、禽流感疫苗,农业农村部专人蹲点统计生产情况、统一调配。三个企业全年满负荷运转满足可以国内需求。但初期市场缺口大,不排除放开到五家。市场容量大,按照疫苗出厂价3元一头、最高峰有7亿头猪、最少也有4亿头猪、一头打2针花6元计算,三家企业的利润非常可观。
q:有报道表明中部省市使用疫苗后致死率高,这种疫苗是不是哈兽研的疫苗?疫苗试验的情况如何?听说西班牙疫苗流入,会不会产生新毒株,疫苗能否应付?
a:去年开始假苗泛滥。今年见到贴哈兽研标签的疫苗,360 元一瓶,用了之后出现你说的情况。目前没有哈兽研的疫苗在流通,有企业反馈用过哈兽研的疫苗,不知道是真是假;即使真,反馈面小,不可能出现大范围使用。湖北地区报告温氏用了疫苗然后卖给其他企业,即使用的好是真,量也不够,不可能出现转卖。
两个靠谱的说法:第一,温氏在广东拿到了哈兽研的产品,有可能,不知是真是假,反馈结果很好,发病猪接种有效果,不发病猪接种保护效果好。第二,长春的军事兽医科学院研究数据表明疫苗有八成保护效果,但是能拿到的企业有限,拿到的企业数量有限,自己用完不会向外流转。
有西班牙的疫苗中试产品,用完之后猪损失大。西班牙疫苗临床之后安全性出现很大问题,用完之后猪出现临床症状,导致疫苗研发终止;该疫苗中试产品流入后毒株与国内毒株重组造成疫情流行的情况可能出现,但威胁程度与现在的野毒比较小,也有可能疫苗对前者保护效果不够,有可能进一步研制针对性疫苗,类似于口蹄疫禽流感出多价苗,根据疫情变化逐步推出新品种。
q:以哈兽研为正式渠道?若长春也研发出来,选择谁?
a:长春比哈兽研慢一年以上,仅仅发了一篇文章。部里对研究有规定,非洲猪瘟研究要有备案,有p3 实验室(长春符合)。但需要猪瘟病毒在猪上做试验,只有哈兽研有该资质:非洲猪瘟动物感染试验的授权实验室仅在哈,因此要开展对申报新药有效用的试验,长春需要申请与哈合作,或争取建造授权实验室或资质或部里绿灯,但也可能哈兽研上市后长春也成功,两个毒株一起用,类似于蓝耳。
q:疫苗会有变异?
a:可能。初期较小可能性。国内只是西班牙疫苗株,未上市,威胁小。
q:疫苗试验是否在猪场有应用?
a:临床试验也养殖企业做,但必须通过质量认证才能做。各大企业都在申请该认证,陆续有企业通过。很多企业与哈兽研有洽谈有协议,临床时通过认证的企业才可以试验。
q:目前的三家生产企业是哪三家?
a:不能确定两外两家,呼声高的中牧。目前不确定。哈兽研是研发单位。其下属的哈维科一定会是一家生产商。
q:做中试产品的时候是否对种猪做类似试验?临床试验对种猪要做两代试验?
a:做一代试验。仔猪到产子是一代。临床实验中有对生产和生殖性能的规定。针对造成不可逆损伤的病毒,疫苗需要确定到底能否对猪的生殖造成影响。实验室对猪的各个阶段都做了,都是安全的,但做没有一个完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