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倜傥的李世民携手妩媚多情的曹妃,站在桃花树下正眺望远方,好一幅精致唯美的才子佳人图!头图正是唐山曹妃甸面塑艺人李海花创作的《唐王曹妃春游记》,李老师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制作完成了这件融合曹妃甸文化与工匠精神的作品。旅行涨知识,今天就说说我在唐山曹妃甸看到的几项民间手艺吧。
小叮当一走进这面塑体验馆眼睛就不够用了!里面太好玩了,既有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又有各色才子佳人动画人物,惟妙惟肖,色彩丰富,这些可都是用面捏出来的面人啊!面人,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经过捏、搓、揉、掀等细致用心的手工,塑造出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形象。面人的学名叫面塑,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曹妃甸,我们走进了一家面塑体验馆。
这摆放在桌子上的西天取经图,捏的如此生动,飞高远望的孙悟空,手握钉耙的猪八戒,脖套大佛珠的沙僧,还有骑白马的唐僧,简直是活灵活现,灵动又传神。
这家面塑体验馆,收集制作了上百件名家面塑作品,另外就是给小朋友提供了学习制作面塑的场所。正放暑假,家长想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妨就来这里,寓教于乐,既可以领略了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还能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捏个面人,何乐而不为。
面塑取材简单,上手很快,但是想要做到形神兼备却绝非易事,一是必须掌握“一印二捏三镶四滚”几个技法,二是要有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还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练习才能捏出惟妙惟肖的面塑作品。
看着一块面团在老师的手里揉揉捏捏一会工夫就变成了一朵漂亮的小花,一只呆萌的小狗,真是太神奇。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我们看到的制作过程不过十几分钟,但老师们一定是花了大工夫才练就了一手好工夫。小叮当已经跃跃欲试了,他要给妈妈捏一朵玫瑰花。
有大师坐镇,手把手调教,一朵俏丽的玫瑰花很快就成型了。眼前的老师就是曹妃甸知名面塑艺人李海花。李老师是土生土长的曹妃甸人,师承著名面塑大师“面人彭”,不俗的天赋与出众的创造力,让她成为了曹妃甸面塑的“独一号”人物。而《唐王曹妃春游记》便是李老师的得意之作。
送给妈妈的玫瑰花
芦苇画
曹妃甸有一种极具当地特色的芦苇画(上图)。利用天然芦苇,经过“煮、刮、熏、熨、漂、刨、烙、编、烫、雕”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的芦苇画,有着芦苇天然的色泽,一幅幅令人惊艳的花鸟鱼虫山水风景,令人赞叹不已。芦苇画没有人工添加色料,非常环保,是一种“绿色艺术画”,纯天然纯手工。
芦苇画以芦苇的叶、杆、花穗为原料,经十几道工序精心创作而成。因为采用了特殊处理工艺,故可长期保存不腐烂。芦苇画构图简洁充满乡土气息,不娇艳不夸张,看了特别舒服。参观中目睹了工匠的创作过程。一把小刀一把烙铁,在黑色底布上一幅曹妃甸湿地美景图跃然而出,令人赞叹不已。
工匠郑淑敏老师,边做边回答着我们的问题, 一幅简单的芦苇画只需3根左右的芦苇,每一根芦苇被剪成上百条形状各异的形状,然后再重组成一幅图画。只见老师熟练地用手中的烙铁,根据画面要求将淡黄色的芦苇片烤灼成深浅不一的颜色,造成了一种3d立体效果。郑淑敏老师的作品大都是曹妃甸风土美景,“就地取材,就地取景,展现曹妃甸的特色美。”
做芦苇画须有好芦苇,而拥有大片湿地的曹妃甸自然成为了芦苇画的天然制作基地。
手绘陶瓷,刻瓷
湿地风情手绘陶瓷、刻瓷获评曹妃甸十佳文化旅游商品。手工刻瓷艺术品是用刻刀、小锤微雕而成,它集书法、美术、篆刻为一体,在瓷器上如细线流水凿出逼真的画面。风景千姿百态,人物形象传神。作为传承唐山骨质瓷文化的一份子,通过陶瓷与曹妃甸湿地风光完美结合,创造了一幅幅自然与人文艺术的佳作。
手绘陶瓷美轮美奂
荷上图
大快意。这是一幅足有两米长一米高的陶瓷手绘作品。
一组四幅刻瓷画:唐王曹妃传说故事,内容分别为:唐王巧遇婵娟,仁药救君闯关,相约天荒地老,曹妃羽化成仙。极具曹妃甸地域文化,好看!上图是第一幅。
好呆萌的小和尚
在曹妃甸旅行中看了这么多令人称绝的民间手工艺,颇为感慨。如今科技发达,传统民间工匠却越来越少,很多家传手艺人为了生存而放弃了老祖宗留下的绝活,太遗憾。我想向这些默默无闻的工匠们致敬,另外也呼吁国家应加大支持和保护这些特殊人才!“高手在民间”,中国民间藏龙卧虎,他们寂寞工作,但内心丰富。工匠精神最动人之处便是持之以恒,他们甘于为一项技艺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这正是我们当代最缺乏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