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些年来,共享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共享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共享单车企业不断宣布倒闭,能够坚持下来的没有几家,很多人在内心开始产生疑惑...
近些年来,共享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在我们面前,可是共享经济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列的问题,共享单车企业不断宣布倒闭,能够坚持下来的没有几家,很多人在内心开始产生疑惑,共享经济能否长久?共享经济创业值不值得?下面就一起来瞅瞅。
共享经济能否长久?共享经济创业值不值得:
长久以来,共享经济将闲置或盈余的资源进行分享,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甚至是依赖,创新创业项目也受到推崇。例如,共享单车,打通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壁垒;共享汽车,缓解交通堵塞,以及公路的磨损,减少空气污染,降低对能量的依赖性;分答、知乎live、喜马拉雅等知识社群的兴起,让知识流动变得可能。显然,共享的生活模式已被打开,共享经济市场繁荣加快,创造了不少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多家共享经济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就却出现了许多问题。表面上看,是企业经营不利导致问题出现,追根溯源其共同点则在于其扭曲了“共享经济”的本意。共享经济其实质是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个性化服务,匹配供需,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反观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企业,在其创新发展过程中一味追求供需量化,抛开资产和管理投入不论,难免有“伪创新”“伪共享”之嫌。
共享本身附着于社会,依赖于社会,甚至影响社会。如果仅停留在交易层面,发展必将受到阻碍,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本来就带有天然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更需要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如何通过“共享”产物达到关系平衡,才是共享经济更重要的价值。同时,在社会治理问题上,共享经济也迎来了不少挑战。更加精细完善的行业规则势在必行,走向更精细化的管理不能只依赖人们的道德自觉,更应该由公共部门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管理细则,构建并维系更完善的商业规则,让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主动分享才能扩大到众人共享。
对于这些泛共享经济的创业者,给出几点建议和忠告:
1、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依靠颠覆式创新另辟蹊径,异军突起。一开始先别想着挑战传统行业巨头,尤其不要以巨头的方式去挑战巨头,而应该是另辟蹊径,先围绕低端或新用户需求专注做好差异化产品与服务,认真为细分市场目标用户提供好服务,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也许能一步步进入主流市场。
2. 精益创业、先拿出个最小可行产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断完善。
吸取前两年顺丰嘿客店投入10多亿全国短时间内开数千家嘿客店后来严重亏损不得不转型的教训,先不要过早盲目大规模扩张,可以先小范围试点,验证是否有足够的目标客户有这种持续需求,并寻求这些天使客户的反馈,进行迭代改进。验证差不多了,再借助资本力量扩大布局也来得及,这样可以低成本快速试错,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先专注做好产品,为用户创造独特价值和超出预期的体验,再谈商业模式。
很多泛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是在与用户亲密接触,在快速迭代中不断演化出来的,而不一定一开始就完全想好的。例如像共享单车,刚开始时其实摩拜单车和ofo的创业者也不见得把商业模式完全想的很清楚。变革时代的创业公司商业模式往往是演化出来的,而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的。
总之,面对这些泛共享经济新物种,我们应该以开放、包容、动态的心态去面对,既没必要一棍子打死,也没必要动辄说是“新风口”、一拥而上。
共享经济能否长久?共享经济创业值不值得?要知道,乘上互联网东风的共享经济,提供服务的潜力不止于当下的表现。我们固然允许试错,但更需要向着正确的方向调整变革,如此才能更具生命力,不负创新之名,所以当选择共享经济创业的时候,一定要多加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