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猪肉是刚需品。而今年国内猪肉供应偏紧张,因此为照顾民生,中国也是各种措施多管齐下,不仅加大猪肉进口,缓解供应偏紧现象;适时投放冷鲜肉,控制一下猪肉价格;还鼓励养殖户扩大养猪规模,加大猪肉的供应。
不过,由于暂时性供应偏紧,猪肉价格涨幅还是有升有降。据商务部统计,上周(10.21-10.27)猪肉批发价格上涨11%至每公斤51.21元。而上上周(10.14-10.20),猪肉的批发价格涨幅收缩了6.2个百分点,仅为8.6%,为46.13元每公斤。
上涨的猪肉价格,也带动了其替代品肉类价格的上涨。其中,牛、羊肉、禽产品,水产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微涨。其中,牛、羊肉的价格分别为65.81元和62.73元每公斤,分别微涨1.2%和1.7%。而禽产品涨幅最大,鸡蛋涨幅达5.3%;鸡肉则上涨了5.2%。
不过,为控制好猪肉的价格,稳定民生,中国也是多管齐下。为满足节日旺盛的肉类需求,国庆节前,国家再向市场投放中央储备猪肉1万吨。据统计,9月初至今,国家累计已投放猪肉30000吨。
此外,地方上也开始投放地方级储备猪肉。为增加节日市场猪肉供给,广东省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就投放了1260吨省级储备冻猪肉;海南省、浙江省、甘肃省等地也开始在各大超市、惠民直销店投放储备冻肉,以保障市场猪肉供应,稳定价格。
此外,中国猪肉短缺的现象也令多个猪肉生产大国看到了扩大猪肉出口的商机,纷纷加码中国市场,也有助于缓解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据统计,截至9月,我国今年猪肉进口量累计132.6万吨,同比增长43.6%。有业内专家预测,今年中国的猪肉进口量或许将超200万吨。
因中国强劲农产品需求而农业实力增长极快的巴西,今年以来,对华猪肉出口量也增长明显,尤其是7月,巴西占出口猪肉约三分之一的量被运往中国市场,出口额高达1.4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
作为老牌的中国猪肉供应国,德国也积极与中国沟通,商谈猪肉对华出口的标准拓宽问题,以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猪肉供应。而阿根廷也有18家猪肉供应商获得中国进口许可,并将于10月将一批300吨的猪肉运抵中国。
另外,据媒体10月24日最新报道,中国将给予哈萨克斯坦养猪户猪肉产品进口准入资格。据悉,其第一批猪肉将在今年年底前到达中国,而且预计供应量将达10万吨。值得关注的是,自中国恢复进口北美猪肉,截至10月3日的一周时间里,北美市场单周对华出口的猪肉量高达14.22万吨,又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7.44倍。
此外,中国还出台优惠政策来鼓励养殖。2019年国家出台了补助政策,引导与鼓励养殖户扩大生猪规模,甚至还将扩大给予生猪调出规模较大的县的奖励资金规模。补助力度也比较大,最低不少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且不高于项目资金的30%。
那为什么这么多措施下去,现在猪肉的价格还是维持一个较高水平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虽然已经谈妥了猪肉进口订单,然而由于运输路程甚至货源调动等问题,这些猪肉不会马上到达中国。而目前已经抵达中国的进口猪肉加上国家投放的冻肉还是不足以满足中国庞大的人口的猪肉需求。而由于养殖周期较长,鼓励养猪计划成效还未能显现。
故而,如今猪肉市场上依旧是呈现供应偏紧的状况,不过随着各国进口猪肉的到货,以及未来养殖户扩大规模后的猪肉产量的上升,猪肉价格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回落。
【精彩内容不够看,更多猛料等你赞!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轻松get最新最快最有趣的追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