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标题,肯定会有人说我一定在扯淡,别急,听我慢慢道来。众所周知,“夜明珠”是我国传统文明中最具神秘色彩,最为稀有,最为珍贵的珍宝,并为皇权私有,普通老百姓能见到的都微乎及微,更不可能拥有了。那究竟“夜明珠”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先看概念,夜明珠是在黑暗中,人眼能明视的,天然的、能自行发光的珠宝。目前有两种说法:
1.是由大地内部的一些发光物质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经过复杂的地质运动,组合,集聚在矿石中,形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元素的石头,也叫夜矿,然后经过加工处理,就成为人们所说的夜明珠啦。
2.萤石之说。2010年一颗重达6吨,直径1.6米,价值22亿元人民币的夜明珠在海南侨乡文昌市宝玉宫展出。这个来自内蒙古的夜明珠,材质就是以萤石矿物为主。在中国古人有能力开采的宝石中,只有萤石具备吸收太阳光后自行发光的特点,为此地质学家推测夜明珠是萤石的可能性较大。
那既然夜明珠是一种矿石,那么作为有机宝石的珍珠,参照人工养殖珍珠的技术,创造适合的条件,再加上技术性干预可不可以培育出“夜明珠”或者叫“夜光珍珠”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实早在1973年湖南水产研究所张元培就用化学和原子物理学方法进行了夜光珠的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他的养殖方法和珍珠插核技术相当。只是在珍珠核上涂有碘化锌作为发光基体,使用放射性同位素pm (钷,一种人造的放射性元素。钷的乙种射线能使磷光体发光,用来制造荧光粉、航标灯,亦用来制造小而轻的原子电池)激光,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位在常温下使其聚合为防护层与保溶剂。细胞小片用相应的二价金属离子及低温处理,然后将基体核和细胞小片移植到育珠蚌外套膜结缔组织中,经过1-2年的养殖,就成了夜光珠。
方法有了,也养殖出来了,但是以放射性元素作为发光体的夜光珠,污染相当大,对养殖环境生物和人类都有危害,价值不明显。现在以他的培育为基础,对夜光珠的培育方法进行改进下,已经培育出有价值的夜光珠,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在农村的珍珠养殖下有两种夜光珠的培育方法:
1.有核夜光珍珠。养殖的关键方法就是怎么取得发光珍珠核。现在有两种制核方法,都已申请国家专利。
(1)夜光珍珠养殖法(专利申请号:cn90100591.6)的方法,采用三线交叉孔注入法,就是在选用的珍珠核上交叉打孔,然后在孔内注入荧光剂,在用透明的胶水或者树脂封口,做成珍珠核。
(2)‘夜光珍珠培育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0810019733.4)的方法,选用具有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可熔融介质,像石蜡等,通过熔融介质,加入事前准备好的带有不同荧光颜色的荧光剂并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模具固化成型,得到荧光珠核。得到珠核后,按照普通的有核珍珠手术操作,等到1-2年后就得到了夜光珠。
2.无核夜光珍珠。无核夜光珠养殖法(专利申请号:cn90100591.6)的方法是先按照无核珍珠的手术操作方法,将外套膜小片细胞插核在外套膜,正常养殖一段时间后,等到珍珠已经形成的时候,取出育珠蚌,打开壳后固定(参照植核手术),用注射器吸取蚌体的部分粘液和荧光剂混合均匀后,再将部分混合好的粘液注入珍珠囊,然后将珍珠蚌放入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再将蚌放入清水中一天后,吊养在池塘,就可以培育出无核夜光珍珠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多说一点。大家对荧光剂是不是谈虎色变呢?其实我们对荧光剂有很大的误解,被各种没经过专业培训的商家夸大危害。荧光剂是无毒的,它和食盐一样安全。荧光剂直接接触皮肤无刺激,对伤口愈合没有不良影响,不会致癌致畸,少量的摄入也不会被身体吸收,会随新陈代谢排除体外。不要与其他有毒物质搞混。
所以说人工干预养殖的夜光珍珠是安全的,是可以被养殖的。但是在农村养殖夜光珠的并不多。为什么呢?一方面是大家先入为主认为荧光剂是有毒的,致癌的,改变大家的认知需要时间。再者珍珠是饰品,往往被做成妈妈链,并不需要太张扬。不过夜光珍珠和漂白过的珍珠是有质的不同。漂白珍珠只会在蓝光下泛荧光,而夜光珍珠是具备夜明珠的特点,在昏暗条件下发淡淡的光。
我是吾爱之艾,欢迎关注
一起聊聊关于珍珠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