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累计培育合作社4552个 带动51.5万贫困人口增收

近年来,文山州紧紧围绕特色产业、新鲜产业,积极培育和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较好地发挥了带一方产业、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为广大农户架起了致富的桥梁。
蚕对于文山人来说很少见。岳兴美通过长达一年多的考察,回到文山市新街乡鱼塘村成立了文山民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蚕桑产业。并与广东一家蚕商签订收购合作协议。目前已建设了9个蚕房,流转附近村寨500亩土地种植桑树。今年试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岳兴美说,文山不仅适合蚕生长,也适合桑树生长,种下的桑树一年就可以采叶。养一季蚕只需要30天,一年养四季,见效快,投资少。
试养期间,合作社邀请了附近村民前来参观,并向他们讲解养蚕技术。加上附近20多个村民在合作社打工,掌握了简单的养蚕技术,所以村民们对于这个新鲜产业特别感兴趣。
新街乡鱼塘村村民 李忠相:跟老板学了以后想自己养,见效快,一个月就可以见效了。
文山民友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岳兴美:下一步要带动老百姓,发动老百姓,叫他们各家各户自己栽自己的地,栽了以后由我们提供种子,养出来以后由我们收茧,周围的老百姓只要他们愿意栽都可以栽。
同样的,马关蜀丰中天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让当地225户(其中贫困户127户)群众实现增收73.15万元。其中,小坝子镇新铺子村杨洪成依托合作社的技术和保底价格,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一年收入5万余元。
小坝子镇新铺子村村民 杨洪成:我觉得是很可以,我们只要负责把猪养好,把菜栽好,销路不愁。
小坝子镇多依树村建档立卡户王金明由于缺养殖资金,于是来到蜀丰中天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简单轻松的工作让他很是满意。
小坝子镇多依树村村民王金明:每个月的工钱是2800元,我觉得在家门口的活计还是算可以的,也照顾得到小孩读书和老人。
马关蜀丰中天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姚力华:针对我们的合作社社员,我们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服务他们种的蔬菜也好,养殖的猪也好,鸡也好,我们在他们家门口帮他们收购,收购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确保他们足不出户,可以增加他们一些收益。
据了解,全州已累计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552个,加上1968个农村致富带头人。全州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91万户51.5万人,涉及蔬菜、水果、猪牛羊及水产业、食用菌等多个领域。成功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通过产业发展、土地入股分红、合作社务工,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收入。进一步盘活了土地、人力、资金,让数更多老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本台:罗佳贵 文山市台:梁光海 马关台:陶正雄
编辑:付连兵 罗贤熙
制作:冯明兰 陆军
《西畴精神》形象片 点击上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