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现状曝光,住农村老屋一如往常,村民却靠他狂赚几十万

文/霍青桐
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人从草根的身份中里脱颖而出,摇身一变成了大明星。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九年前一个身穿军大衣的朴实农民,在某选秀节目里高歌了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在当时引发了不小轰动,这位唱功了得的草根明星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大衣哥”,却鲜少有人记得他本来的名字——朱之文。
在这个娱乐圈更迭迅速的时代里,当年许多依靠选秀火起来的草根明星都已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由于没有专业的经纪团队对其进行包装和运作,他们很难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热度,而“大衣哥”朱之文似乎从来都没有被观众所忘记过。
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朱之文一直活跃在网络上和各大短视频平台上,随便搜索“大衣哥”几个字便能发现有关他的消息依然很多,更令人疑惑的是,朱之文在爆火了一段时间后便选择了回到山东的农村老家,并没有签约任何专业的经纪公司,而作为农民出身的朱之文,到底是如何保持这样高的热度的呢?
“大衣哥”为什么这么火?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成名似乎也变得容易了许多,有人能在直播间里一夜爆火,有人能依靠一段视频就登上热搜,但在人才辈出的娱乐圈里想要火起来却并非易事,而“大衣哥”朱之文却能在一众“草根之中”脱颖而出,在当年也是一段传奇了。
朱之文之所以能一夜爆火,和他农民的身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农民”“草根”这样的词汇本身就十分抓人眼球。观众在看腻了娱乐圈里普遍光鲜亮丽的小鲜肉之后,会发现身穿军大衣面容憨厚淳朴的朱之文格外独特,再加上他如原唱一般的惊人唱功,前后一抑一扬的反差无不叫人感到惊喜。
况且大家似乎非常喜欢看到这样的励志故事——一个素面朝天的朴实农民,在不被家人支持的情况下偷偷在田间练习唱歌,最终站在了春晚的舞台让全国人民听到了他的声音。可以说,朱之文做到了大多数人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唱出了无数有梦想之人心里的声音。不过,在娱乐圈里相似的唱功和撞脸的现象太多了,要想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有个人的特色,“军大衣”和“草根”的身份就是朱之文的特色,舞台上人来人往,观众只会记得那些有特色的人,想必这就是现在很多新人明明唱功不赖颜值也高,却久久混不出名堂来的原因了。
不忘初心,回农村老家修路,却遭同乡不满
尽管每个月都有许多演出通告,广告和代言也接曾接到手软,但朱之文从大舞台走出来以后毅然回到了农村老家。按理说在赚够了足够的钱以后,朱之文应该能够跳出从前的圈子,带着老婆孩子尽情享受新生活,但他放弃了去城里买房的机会,也没有将收入用来挥霍,从网友曝出的照片来看,朱之文的农村老家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豪华,吃穿用度都和常人无异,可以说是非常勤俭了。
有句老话叫做“人怕出名猪怕壮”,朱之文在成名后的日子并不好过。此前有传言称,“大衣哥”在村子里修路反被村民指责路太窄,还有很多村民找朱志明借钱却并不想还。同样的现象有其他的很多明星也遇到过,此前岳云鹏就曾经自曝,成名后回村探亲却遭到了乡亲们的嘲讽,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也时常发生在普通人的生活里。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见不得别人好”的人,他们眼里只看得他人成功时的风光,却忘记了那风光的背后,是他人依靠自己的努力换来的,这种试图凭借一点沾亲带故的关系欲分一杯羹的行为令人不齿。“大衣哥”用他的成名史诠释了什么叫“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作为普通人是我们都应该知道,每个人都不应该试图窃取他人的努力成果,脚踏实地才是正路。
九年来热度不断,原来是邻居在助攻
九年来,朱之文的家里一直门庭若市,有同村的村民拜访,也有旁边村的邻居过来围观,甚至有千里迢迢坐飞机赶过来只为一睹“大衣哥”真容的粉丝,每天都有大量的闲散人员挤在朱之文的小院子里,阵仗之大俨然是一副大明星的待遇。
如今与朱之文同时期的很多“草根”明星都已经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里,反观朱之文似乎显得格外的“常青”,究其原因,大概和这些邻里乡亲的日常围观有着密切关系。据悉,朱之文的几十个老乡每天都像新闻记者一般每日按时来他家报到,每个人都拿着手机拍摄朱之文的日常生活并上传到网上,使得朱之文的曝光率在村民们的助攻之下只增不减,据村民们说有人依靠传播“大衣哥”的视频已经赚了几十万,也算得上是件奇事了。
不得不说,围绕着“大衣哥”的这种营销生态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一方面满足了朱之文被频繁曝光的需求,一方面使得村民有钱赚,这种双赢的局面也推动了这个小村庄致富的进程,可以说是皆大欢喜了。朱之文本人也并不排斥村民的拍摄,尽管对他的私人生活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质朴憨厚的“大衣哥”并未有丝毫不满,认为大家都不容易,其实“大衣哥”本人又何尝容易呢?希望“大衣哥”能够不忘初心,在这片他所热爱的土地上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