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利用电解化学反应变化使零件表面平整光,不锈钢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原理,不锈钢电解抛光原理被大家公认的主要为黏膜理论。该理论主要为:工件上脱离的金属离子与抛光液中的磷酸形成一层磷酸盐膜吸附在工件表面,这种黏膜在凸起处较薄,凹处较厚,因凸起处电流密度高而溶解快,随黏膜流动,凹凸不断变化,粗糙表面逐渐被整平的过程。优点内外色泽一致,光泽持久,机械抛光无法抛到的凹处也可整平。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增加工件表面抗腐蚀性,适用于所有不锈钢材料。所需条件,不锈钢电解抛光对电源波形要求不是太严格,可选用可控硅或高频。空载电压:0—20v工作电压低于6v,抛光速度慢,光亮度不足。电解槽及配套设施(阳极棒)可选用聚氯乙烯硬板材焊接而成。在槽上装三根电极棒,中间为可移动的阳极棒,接电源阳极(或正极),两侧为阴极棒,连接电源阴极(负极)。
加热设施及冷却设备.加热可选用石英加热管,钛加热管。冷却可选用盘管,盘管可加热可冷却。夹具 选用钛做挂具,因为钛较耐腐蚀,寿命长,钛离子对槽液无影响。建议 不要用铜挂具,因为铜离子进入会在不锈钢表面沉积一层结合力不好的铜层,影响抛光质量。铜裸露部位可用聚氯乙烯胶烘烤成膜,在接触点刮去绝缘膜。
电解抛光是以被抛工件为阳极,不溶性金属为阴极,两极同时浸入到电解槽中,通以直流电而产生有选择性的阳极溶解,工件表面逐渐整平,从而达到工件增大表面光亮度的效果。
1、电流规格100a/200a/300a/500a/1000a/1500a/2000a/3000a/5000a/7500a,电压12伏或者15伏。也可以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定制。
2、主机采用高频整流,含有时间、电流、电压、温控、摇摆设定及数字显示。含有过热及短路保护装置。
3、本设备采用流水线设计方式,非常便于实际操作,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4、设备配置酸洗槽、电解槽、清洗槽、钝化槽、清洗槽。
5、槽体采用防腐10mm pp材料制作,符合环保要求。
6、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包括设备的调试及电解抛光技术培训。
适用材质范围:
1、不锈钢(包括马氏体、奥氏体及铁素体)
2、铝及其合金
3、铜及其合金
4、钢铁件
一般组合包括:整流机+抛光槽+阳极棒+阴极棒+阴极铅板+两级铜线+石英加热器+抛光液+电解挂具(添加时间控制仪+温控仪)。
组装流程:
1、两级电线,整流机500a以上电线为4跳,分ab两种颜色,a颜色电线接整流机正极和抛光槽阳极棒(中间)。b颜色电线接整流机负极和抛光槽阴极棒(两边)。
2、阴极铅板:铅板应挂在阴极棒上(两边)注意卡紧整齐。
3、石英加热器:放在曹体头上角的两边。
石英加热器电压:220v单项 功率:2kw和3kw。
石英加热器必须保证抛光液到位的情况下才可以加热使用,温度40-70。
刚加温好的抛光液,上下温度不一致,使用前需搅拌一致。
4、抛光液:抛光液到进抛光槽内加热至50-65度 型抛光液都不太稳定,建议用材料电解老化,老化时间5小时以上,再投入生产。
常见问题编辑:
1.电抛光后,表面为什么会发现似未抛光的斑点或小块?原因分析:抛光前除油不彻底,表面尚附有油迹。解决方法:1:10兑水使用,60-90℃条件下浸泡5-20分钟。如长时间使用后应考虑更换新液。
2.抛光过后表面局部为什么有灰黑色斑块存在?原因分析:可能氧化皮未彻底除干净。局部尚存在氧化皮。解决方法:加大清除氧化皮力度,可选用“ 不锈钢氧化皮清除液”,“不锈钢氧化皮清除膏”等。
3.抛光后工件棱角处及 过腐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棱角、 的部位电流过大,或电解液温度过高,抛光时间过长,导致过度溶解。解决方法:调整电流密度或溶液温度,或缩短时间。检查电极位置,在棱角处设置屏蔽等。
4.为什么工件抛光后不光亮并呈灰暗色?分析原因:可能电化学抛光溶液已不起作用,或作用不明显。解决方法:检查电解抛光液是否使用时间过长,质量下降,或溶液成分比例失调。
5.工件抛光后表面有白色的条纹是怎么回事?原因分析:溶液相对密度太大,液体太稠,相对密度大于1.82。解决方法:增大溶液的搅拌程度,如果溶液相对密度太大,用水稀释至1.72。在90~100℃条件下并加热一小时。
.为什么抛光后表面有阴阳面,及局部无光泽的现象?原因分析:工件放置的位置没有与阴极对正,或工件互相有屏蔽。解决方法:将工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工件与阴极的位置适当,使电力分布合理。
7.抛光后工件表面平整光洁,但有些点或块不够光亮,或出现垂直状不亮条纹,一般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原因分析:可能是抛光后期工件表面上产生的气泡未能及时脱离并附在表面或表面有气流线路。解决方法:提高电流密度,使析气量加大以便气泡脱附,或提高溶液的搅拌速度,增加溶液的流动。
8.零件和挂具接触点无光泽并有褐色斑点,表面其余部分都光亮是什么原因?原因分析:可能是零件与挂具的接触不良,造成电流分布不均,或零件与挂具接触点少。解决方法:擦亮挂具接触点,使导电良好,或增大零件与挂具的接触点面积。
9.同一槽抛光的零件有的光亮,有的不亮,或者局部不亮。原因分析:同槽抛光工件太多,致使电流分布不均匀,或者是工件之间互相重叠,屏蔽。解决方法:减少同槽抛光工件的数量,或者注意工件的摆放位置。
10.为什么抛光零件凹入部位和零件与挂具接触点接触附近有银白色斑点?原因分析:可能是零件的凹入部位被零件本身或挂具屏蔽了。解决方法:适当改变零件位置,使凹入部位能得到电力线或缩小电极之间距离或提高电流密度。
11.已严格按照工艺规范操作,为什么抛光后零件表面有或多或少的过腐蚀现象?原因分析:是否溶液温度过高或电流密度太大,如果溶液配制没有问题,又严格操作,则可能是抛光前的处理问题。解决方法:严格执行电化学抛光前处理的操作,在酸洗过程中避免过腐蚀。不要把清洗水留在零件表面,带进抛光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