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吉沐祥老师来给大家讲讲草莓绿色生产。一句话概括,绿色很难,但是绿色不得不走!如果说我们现在光追求高产,草莓产业可能要出问题。为什么这样讲?我们要以前瞻的眼光看待问题。大家都知道最近传播农业要革命,而这将催生很多新的生态,新的业态和新的商机。
吉沐祥
草莓绿色生产是大势所趋为什么要给大家讲绿色生产呢?因为它是未来的趋势,虽然现在还没到势不可挡的地步。但是,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5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挡不住!只有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才能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比如触屏手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玩手机是好是坏?手机的趋势挡得住吗?以前村里每通网,手机不普及,大家伙看不起手机,也看不懂、学不会。现在好了,村村通网,5g时代更是要来了,大家不仅学会用手机聊天,还会上网买东西、看视频了!
我讲草莓的绿色防控,就是绿色体制增效,就跟我们面临的手机问题一样。一句话概括就是先知先叫经营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任何一个产业都是这样的。我们单位种草莓的能够做到什么样?能做到先知先觉,可能很痛苦。我们很多的专家还跟我讲,不打药,不用化肥,少用农药,少用化肥,怎么解决问题?我们浙江很多的这些专家农户跟我交流,说草莓三天不打药,你的草莓就熄火了。这个确实是个问题。这些打药了的草莓是被卖到城市里去的,农户们根本不吃自己家种的草莓。很多消费者也知道草莓打药的事情。
所以说我们的绿色转型是一个很大的商机,也是很大的难题。草莓的发展之路,肯定不会以求高产、多化肥、多打药来解决问题。精品、绿色、信誉、品牌,这是我们绿色防控草莓产业链的核心。
做精品,做绿色,立信誉,用信誉来打造我们绿色品牌,这个是我们目前想做规模化经营,或者是做精品产品,做服务价值提升很高的草莓产业的必然趋势。我们家庭农场也好,合作社也好,能做什么?能做场外的附加值。不是5块钱20块钱一斤,而是能达到50块、80块钱一斤。这样的高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对你的质量要求很高,品质要求很好。
草莓的产业升级怎么来转变?不是我讲升级就升级,市场挡不住,消费需求挡不住。人们不单单追求吃得饱,吃得好了,还要求吃得放心。大家说的好看好吃安全六个字。草莓也是这样的。草莓的生产方式由过去的高产高效向优质高效,向绿色体制增效转变的方式是挡不住的,市场需求量很大。
草莓生产中主要问题一是重产量,轻品质,二是重果实外观和口感,忽视安全品质和品牌影响。其很多草莓农技培训班都是在讲草莓死苗,草莓灰霉病中常备什么好药这些。大家在病虫害防治上,重视治疗,轻视预防。依赖化学防治为主,忽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如果安全品质做不到,那么你品牌也不能做,品牌不能做,你就很难让消费者接受。
施肥方面,重视施用基肥,忽视生物菌发酵有机肥、生物菌肥,偏施大量元素肥,忽视补充功能肥和平衡施肥。土壤不改良,土壤上不下功夫,你想把草莓弄好很难。土壤问题如生态失衡、养分失调、此生盐渍化、板结、酸化等,这样的土壤如何能种出高品质的草莓呢?
草莓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这个是我们70年代就提出了指导方针。这八个字好说,但是做到很难。很多情况下,我们大多数农户是有病治病,有虫治虫,结果农药越用越多,浓度越用越高,而病害反而越治越重,虫害越治越多,从而导致产量不稳定、品质下降、农药残留、健康风险、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比如多种药剂混用、滥用,使抗药性加重、防效差。草莓炭疽病对多菌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氟菌唑等常用药剂普遍产生抗药性。要蚜虫、蓟马对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吡蚜酮等的抗性水平不断上升。灰霉病对嘧霉胺、腐霉利、啶酰菌胺、吡唑醚菌酯等的抗性逐年升高。
草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明白,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新鲜、优质、大果转为了安全、新鲜、优质、大果、营养,所以作为生产者的我们,也要从原来的优质、大果、高产、高效目标转为绿色、生态、优质、大果、高效,加强生产和消费的对接,让草莓产业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结因为它是未来的趋势,虽然现在还没到势不可挡的地步。但是,任何一次商机的到来,都必将经历5个阶段: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学不会、挡不住!草莓的发展之路,肯定不会以求高产、多化肥、多打药来解决问题。精品、绿色、信誉、品牌,这是我们绿色防控草莓产业链的核心。目前的问题一是重产量,轻品质,二是重果实外观和口感,忽视安全品质和品牌影响。大家在病虫害防治上,重视治疗,轻视预防。依赖化学防治为主,忽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的应用。施肥方面,重视施用基肥,忽视生物菌发酵有机肥、生物菌肥,偏施大量元素肥,忽视补充功能肥和平衡施肥。土壤不改良,土壤上不下功夫,你想把草莓弄好很难。一句话,绿色很难,但不得不走!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设施草莓生产关键技术,可以点击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