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为大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或其近缘动物的干燥全虫。蜈蚣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地。春、夏二季捕捉蜈蚣,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
【蜈蚣别名】
蝍蛆(《庄子》),吴公(《广雅》),天龙(《纲目》),百脚(《药材学》),嗷高姆(朝名)。
【蜈蚣采集】
4~6月间捕捉蜈蚣,捕得后,用两端削尖的竹片,插入头尾两部,绷直晒干;或先用沸水烫过,然后晒干或烘干。有些地区于冬季在阴湿处埋下鸡毛、鸡骨等物,引诱蜈蚣在此产卵繁殖,至翌春捕捉。
【蜈蚣性味】
辛,温。有毒。
【蜈蚣归经】
归肝经。
【蜈蚣炮制】
蜈蚣:拭净,除去头足,剪断用。酒炙蜈蚣:将蜈蚣除去失足,折断,酒润后,微火焙干。
【蜈蚣鉴别用药】
蜈蚣、全蝎皆有息风镇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然全蝎性平,息风镇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及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镇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疗效亦佳。
【蜈蚣的功效】
蜈蚣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与作用。蜈蚣主要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等证。
【蜈蚣的作用】
1.蜈蚣治痉挛抽搐。蜈蚣性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搜风定搐力强,与全蝎均为息风要药,两药常同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验方》);若治小儿口撮,手足抽搐,以蜈蚣配全蝎、钩藤、僵蚕等,如撮风散(《证治准绳》),又(《圣惠方》)万金散,治小儿急惊,以蜈蚣配丹砂、轻粉等分研末,乳汁下;若治破伤风,角弓反张,即以蜈蚣为主药,配伍南星、防风等同用。如蜈蚣星风散(《医宗金鉴》)。经适当配伍,蜈蚣亦可用于癫痫、风中经络,口眼斜等证。
2.蜈蚣治疮疡肿毒,瘰疬结核。蜈蚣以毒攻毒,味辛散结,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效果颇佳,如不二散(《拔萃方》);蜈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如《本草纲目》引《枕中方》验方,新方结核散,配合全蝎、土鳖虫,共研细末内服,治骨结核;若以蜈蚣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蜈蚣治风湿顽痹。蜈蚣有良好的通络止痛功效,而与全蝎相似,故二药常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以治风湿痹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者。
安国市顺全隆中药材有限公司
寇哓敏
15932289098
保衡北大街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