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央行 11月 16日公布了《 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从宏观经济形势、货币信贷概况、货币政策操作、金融市场运行、宏观经济分析、货币政策趋势等方面阐述了央行的货币信贷政策执行效果与监管方向。
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 通胀压力无需过多担忧3季度央行对宏观经济的判断从 2季度“经济仍存下行压力”调整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对经济增长压力描述的边际转变体现出央行对宏观经济的担忧。在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展望分析中,央行对外部环境的展望并不乐观,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阐述从“动能减弱”调整为 3季度的“增长放缓”,特别提出未来可能存在“外需减弱对出口增长形成压力”的判断。此外在物价方面,随着近期 cpi 指数不断上涨,央行在货政报告中对物价的关注有所增加,特别开辟专栏阐述了对近期 cpi、 ppi 走势的看法。总的来说央行认为物价的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猪肉价格上升所导致的结构性问题,而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体保持稳定。我们认为目前尚不用过分担心通胀问题,国内经济的重点还在如何托底经济增速的放缓。 3季度央行仍然延续 2季度表态,提出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办好自己的事”并特别新增了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的阐述。
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银行信贷仍将持续发力在货币政策执行思路方面,央行的阐述有所变化,从“ 适时适度的调节” 转变为“ 强化逆周期调节” ,虽然继续强调不搞“ 大水漫灌” ,但去掉了“ 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 的阐述,改为“ 调节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在具体举措方面, 3季度我们确实可以看到例如 9月 6号央行宣布全面降准 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约 8,000亿元,同时定向降准 1个点,释放资金约 1,000亿元以扶持实体经济增长,体现了央行在稳增长压力增大背景下,对货币政策确实进行了微调,未来货币政策将朝着适度“ 稳健宽松” 的方向发展。
此外央行还提到前三季度 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 gdp 增速基本匹配并略高,同样体现了逆周期力度的加强。我们认为作为货币政策的发力要点之一,未来央行将通过鼓励银行资本补充,继续保障信贷供给的方式托底实体经济。
目前我国仍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社会融资体系,宽松的流动性环境离不开银行信贷的持续发力,因此展望未来行业规模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作为配套措施,央行在 3季度的货政报告中特别明确提出鼓励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多种方式补充资本,这和银保监会在近期媒体沟通日上提出将和央行、证监会采取一致行动,保证银行资本补充的提速,特别是保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阐述是一致的。
贷款定价持续下降,票据融资成本降幅明显3季度贷款利率环比 2季度下降 0.04个百分点至 5.62%,但主要是票据融资成本下行的贡献(环比下降 31bp 至 3.33%),而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 2季度反而上升了 0.02个百分点至 5.96%,我们猜测这可能与小微和民营企业贷款在信贷中的占比增加有关。总的来说,根据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短期内央行仍将通过新 lpr 报价制度引导贷款实际利率的降低,以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自 8月 17日央行宣布实施 lpr 制度改革以来,最新 1年期 lpr 的报价已较改革前下降了 11bp,而近期作为 lpr 报价基础的mlf 利率又小幅下调 5bp,因此展望未来,我们判断贷款利率继续下行的大趋势将保持不变,银行息差在 4季度或将小幅收窄。从利率浮动情况来看,9月一般贷款中利率高于 lpr 的贷款占比为 83.05%,利率低于 lpr 的贷款占比为 16.40%,贷款利率加减点区间整体较 8月有所下移。
投资建议进入 3季度,经济在内外部因素的作用下,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 3季度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提出要强化逆周期调整,并去掉了“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的阐述,在具体操作上未来有望出台系列措施利好银行资本补充,以继续加大银行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通过 mpa 考核引导银行通过 lpr 方式降低信贷融资成本。目前在内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背景下,银行板块防御属性突出。
随着 a 股国际化脚步的加快,海外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也将利好银行,重视板块长期配置价值。个股推荐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股份行,以及基本面保持稳健的大行和招商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导致资产质量恶化超预期。 银行作为顺周期行业,行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关性强。宏观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以及盈利 状况,从而影响银行业的资产质量表现。如果经济超预期下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存在恶化风险, 从而影响银行业的盈利能力。目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宏观经济存不确定性,后续仍需密切关注经济的动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