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祥美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华祥美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民风淳朴、自然风光迷人的冕宁县后山乡桃园,腌制工厂设立在海拔3千余米的原始森林中,年平均温度18度,空气清新干燥无污染,为腌制风干提供绝佳自然环境。公司依托当地五百余年手工制作冕宁火腿的经验和技术,结合现代化生产管理理念,专业生产风味独特、香气浓郁的腌制火腿,秉承一贯独特的手工腌制方法,坚持以质量为根基、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为广大消费者竭力推荐正宗冕宁火腿。华祥美公司致力于打造集休闲度假、餐饮娱乐、原生态特种养殖园为一体的原生态高品质山庄,同时开发、生产、销售纯天然绿色食品。公司所在地交通便利,距高速公路1公里,距火车站仅10公里,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5公里,距西昌机场65公里;依托方便快捷的运输网络,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川特产美食——冕宁火腿,产在凉山,飘香中国!
冕宁火腿是四川省凉山州著名的传统肉类绿色食品,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腌制出的火腿具有风味独特、香气浓郁、精多肥少、腿心丰满、红润似火,色、香、味、形俱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冕宁火腿原材料选择严格,腌制方法独特。原料一般以本地出产的敞放山猪后腿为最佳,鲜腿重量7.5-10kg。经腌制、浸泡、洗涮、晾晒、发酵、落架、上油、分级、加工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整个过程须经10-12个月,也可达数年。因此可以说它是火腿中的上品,其肉质细嫩、皮色黄亮、肉红似火、香郁味美、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九种微量元素、五种维生素,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及馈赠礼品。目前已经成为冕宁最具代表性的绿色食品!荣获第二届四川·中国西部农业博览会金奖.吃一次,让你欲罢不能,终身难忘!
火腿特色菜色
1、蒸食:
将修割清洗好的整块火腿置于盘中,隔水蒸,并注意:
1)肥膘(皮面)朝上,瘦肉朝下。可以加入莴苣、蕨菜、白菜丝、野山笋、黄花菜等辅料制作多种式样的蒸菜。
2)用铁锅蒸,500克的火腿块约蒸35分钟,再文火焖5分钟,若去火腿皮后蒸,约蒸30分钟,再文火焖5分钟;用蒸笼蒸,需40分钟,焖5分钟;蒸气蒸,只需约25分钟,文火焖5分钟。不宜用高压锅蒸食。如需放入蕨菜等原辅料需其放在火腿上面,火腿平铺碗底,蒸好后翻盖在其它盘内即可。
3)蒸好后取出,去汤(汤可另用)、凉透。
4)切片食用,要先去皮,肥膘朝上,按横纹切,片越薄越好。
2、蒸淡水鱼:
将生火腿切成若干薄片(约50克),鱼一般选鲫鱼、扁鱼、鲤鱼、甲鱼等,洗净后稍抹点盐,将火腿片盖在鱼上,塞一些在鱼肚内,将鱼蒸熟即可。
3、炖食:
1)火腿蹄膀或脚爪炖鸡、鸭、鲜猪蹄或者鲜猪爪等,火腿一定要洗刮干净,先入水中炖,再加入鸡、鸭、鲜猪蹄或者鲜猪爪等,加上适量炖烧焖透。
2)火腿块放置沙锅中,用文火炖煮成熟,横纹切片。
3)用火腿配以鲜猪肉、牛肉、家禽、海味等用沙锅炖煮,汤料兼美。
4、作为辅料烧菜:
用火腿丝(片)烧黄鳝、豆腐、冬瓜、鱼翅、蚌肉、鱼头等。将火腿直接切片(丝),先放在油锅炒熟然后起锅再炒黄鳝等,待黄鳝等炒熟之后再放入之前炒好的火腿一起大火爆炒稍许,放入调料起锅即可食用。
5、制作甜食:
火腿配以蜜饯、果脯、莲子、樱桃等,加入少量冰糖或白糖,用文火炖煮。
6、作火锅底料:
将火腿切碎放入锅中用油煎炸至腿肉变至轻微焦黄,加入炒好的其他火锅底料和汤料烧至沸腾即可作为火锅汤底。
7、生食火腿片:
挑选精致2两年以上的陈冕宁火腿腿心,用刀切成薄片加以作料即可食用。
由于冕宁火腿属于当地原始特色产品,现阶段本材料开发菜肴品类相对很少。我司现在也正加大开发力度,同时也欢迎广大餐饮客户积极开发,我们将提供优质上乘原材料并积极配合菜肴开发。希望在我们真诚合作下共同开发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风味菜,为您带来丰厚利润,扩大影响力。我司火腿保证纯手工腌制纯天然风干,不加任何防腐剂,添加剂等食用化学工艺品,保证火腿纯真原味,欢迎广大餐饮客户订购!
订购指导:华祥美食品有限公司现阶段提供的冕宁火腿规格有整只常规包装、整只真空包装,拆骨500g/1000g/2000g真空包装。火腿分为一年陈、两年陈、三年陈、多年陈。
冕宁火腿制作加工简介
一、工艺流程
选料→修坯→腌制→洗晒→发酵→贮藏
二、操作技术
1、选料:选择脂肪少、皮薄、肉嫩、瘦肉多,适于腌制加工、健康无病的生猪,腿部有伤斑及患皮肤病、伤猪均不宜加工。猪腿要求腿心丰满、皮质新鲜、瘦肉鲜红,肥肉洁白的后腿,每个猪腿重量以6-10千克为宜。
2、修坯:切下的鲜猪腿须在6-10℃的通风处晾凉,这样能使猪腿肉的温度和ph值下降,利于食盐的渗入。腌制时须对猪腿进行修整,把腿肉平放在桌上,用刀削去过于隆起的骨节,将腿皮割成半月形,使肌肉露出腿皮。并割去肉面上油筋、油膜,不要损伤肌肉,把两边多余的肥肉和腿皮削平,使腿呈"竹叶形",用力挤压腿肉,使血管内的淤血充分排出。
3、腌制:腌制的目的是使腿肉脱水、防腐和调味,用盐量为腿重的9%-10%,腌制时间通常为40天左右,具体抹盐有4次:
(1)第1次抹盐占用盐总量的20%,先把腿爪和腿皮抹少许盐,再把盐均匀抹在肌肉上,然后用手擦。抹完后以肉面朝上重叠堆放,各层用竹条隔开,堆放时间为2天。
(2)第2次抹盐占用盐总量的60%,应在腰椎骨、耻骨及大腿上部的肌肉厚处抹厚盐,目的是使盐迅速渗入肌肉厚处,同样重叠堆放起来,堆放时间为3天。
(3)第3次抹盐占用盐总量的15%,重点抹在骨节部分,其余部分酌情添加,堆放时间为5天。
(4)第4次抹盐占用盐总量的5%,主要是对骨节补盐,堆放时间为12天。在每次用盐后堆放时需上下调换,使受压均衡,滴下的盐水要及时倒掉。
4、洗晒:经腌制好的猪腿放入清水中清洗,清除肌肉表面过多的盐分和油垢,使肌肉表面显露红色,随后吊挂于通风处晾晒3-4天,要避免日光强烈照射,以免造成脂肪溶化而出油。待腿皮稍干时应将脚爪弯曲伸入腿上部皮中,压平皮面,使整个火腿外形美观。
5、发酵:将晾好的火腿挂于通风的室内,经过一段时间后肉面上会长出绿色和绿灰色菌落,这是发酵良好的自然现象,此时火腿开始产生特殊的甘醇清香气味。
6、贮藏:加工火腿时间通常为冬至到立春之间的隆冬腊月为宜。火腿经过半年时间的发酵后成熟。此时可用粗纸擦去菌落和油垢,抹上麻油后贮藏。成品仓库应通风良好,要防潮和防止强光照射。
特别提示
1、食用前须将发黄肥膘消除,修去瘦肉表面氧化部分。
2、不宜采用红烧、酱炙、卤制等方法烧煮。
3、忌用茴香、桂皮、花椒、米醋等香料和调料。
冕宁火腿贮藏方法:
冕宁火腿由于在加工过程中必须有一道发酵的工序,经发酵的火腿,肉面有一层褐色的发酵保护层。这就是有些消费者误认为火腿长毛发黑而变质了。其实它不但不影响火腿的肉质和香味,反而能起防腐、防虫、防干裂、防污染等保护作用。平时不必刮掉只需在食用前刮掉即可。
冕宁火腿除上述长毛现象以外,还会出现生虫现象。这些虫主要为康益虫、跳虫及毛虫,其对人体无任何不良作用。防治方法也很简单,即食用素油每隔一个月涂擦火腿表面。长毛、长虫现象自消失。同时,冕宁火腿存放时不能长期放在日光直射、高温、近火、煤烟飘熏处或潮湿的地方。通常应悬挂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处。需要放入冰箱的时候,只能放入冷藏室严禁放入冷冻室以免影响口感及香味。
一、腿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火腿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名食之一。火腿又名火肘、熏蹄、兰熏、风蹄,历史悠久,是一种名贵的腌腊制品,是我们祖先几百年来贮藏肉类、增添肉食花色品种的实践经验的结晶。火腿肉色红白分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形状美观,营养丰富,可谓色、香、味、形俱佳。虽是季节性生产,但可长年贮存,四季消费,长途运销,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
火腿究竟在何时由何人发明,传说不一,但始产于唐、盛于前南宋时代的传说还是比较可信的。相传宋代,皇帝下旨要文武百官贡献山珍海味为其祝寿,将军宗泽贡献了几只家乡上好的咸猪腿,皇帝和文武百官尝到后都赞不绝口,因其肉味独特,色泽鲜红似火故赐名为“火腿”,从此一传十,传百“火腿”的名声越来越大。最早的火腿主要产于浙江省金华地区所属的浦江、义乌、东阳等地,继而发展到永康、武义、兰溪、金华、汤溪等县。因此金华地区有“火腿之乡”之称。到了清代,在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等医药著作中,均记载着火腿可作补品和作药用,也记载着火腿的加工制作方法。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8),火腿开始运销国外。后来又因金华地区当地制作火腿的师傅到外地去谋生,就把火腿加工技术传到了其他地方。清咸丰年间(公元1850-1861年),浙江省金华府属兰溪县的商人在江苏省如皋县制火腿成功,以后又有金华火腿商到江苏省如皋、黄桥、靖江一带加工火腿。经过不断改进,产生了适应当地气候、猪种特点的如皋火腿。这种火腿采用金华火腿的加工技术,仅用盐量比金华火腿多一些。随着火腿生产的发展,我国各地仿照金华火腿和如皋火腿的加工方法,生产了许多适应当地特点的地方品种。如江西省安福县采用当地瘦肉较多的猪种加工的安福火腿;四川省达县地区采用金华和如皋的加工方法,制成一种咸味高于金华火腿而低于如皋火腿的达县火腿;湖北省恩施地区由于加工火腿季节的日照短,改用“炕腿”的办法加工具有熏烤风味的恩施火腿。清宣统年间出版的《成都通览》也记载:四川省的眉山、广汉、冕宁几县的火腿,都作为大宗土产运销成都。可见四川省也早就有火腿生产了。
我国西南的云、贵、川三省历史上生产火腿数量较多,分别产有宣威火腿、鹤庆圆腿和冕宁火腿等著名品种。这些火腿又独具一格,食用起来别有风味。
二、火腿的种类和特点
(一)火腿的种类
我国火腿的种类很多,按照大类分,有产于长江以南的南腿,长江以北的北腿,以及云、贵、川地区的云腿三大类。以产地而得名的,主要有产于浙江省的金华火腿、浙江火腿,江西省安福县的安福火腿,江苏省如皋等县的如皋火腿,云南省宣威县的宣威火腿、鹤庆县的鹤庆圆腿,四川省冕宁县的冕宁火腿、达县地区的达县火腿,湖北省恩施地区的恩施火腿,贵州省威宁县的威宁火腿等等。以火腿修割加工成成品后的外形分,有竹叶形的竹叶腿,琵琶形的琵琶腿,圆形的圆腿,方盘形的盘腿。以加工腌制时的季节分,有腌制于初冬的早冬腿,腌制于隆冬季节的正冬腿,腌制于立春以后的早春腿,腌制于春分以后的晚春腿。以所选原料、所加辅料及腌制加工方法分,有用特殊方法加工的金华火腿称特制金华火腿,有用白糖腌制的糖腿,有用甜酱腌制的酱腿,有用晾挂阴干方法加工的风冬腿,有以猪前腿为原料,修成月圆形的月腿,有以猪前腿修成长方形的风腿,有味淡而香,用以品茗的茶腿。
(二)几种著名的传统产品的特色
我国火腿按大类分为南腿、北腿、云腿三大类。南腿主要产于浙江省的金华、台州、丽水、绍兴、宁波、杭州等地区的四十多个县,以金华火腿最著名。北腿产于江苏省的如皋、泰兴等县,以如皋火腿最著名。云腿产于云南省的宣威、会泽、曲靖、富沅、沾益、昭通、大关、彝良、巧家、鲁甸和贵州省的威宁、赫章、盘县、水城等县,以宣威县生产的宣威火腿名列前茅。
1、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由于最早加工火腿的8个县均属当时的金华府而得名。民间传说宋高宗赵构泥马南渡,建都临安(即杭州)后,抗金英雄宗泽元帅把火腿进呈皇上,高宗曾赐名为“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历史上曾被列为贡品,故有贡腿之称。1915年在巴拿马商品博览会上获得一等优胜金质奖章,1929年在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获商品质量特别奖。1981年又获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证书,其中特级金华火腿1981、1985、1990连续三次荣获国家金质奖。
金华火腿的特点是造型美观,刀工整洁,精工细作,肉质细嫩,味淡清香。
首先,火腿是原料选用严格,同时整个加工要经过5-6道工序,60-70道手续,在火腿行业中,通常称为“一个月的床头,五六天的日头,一百二十天的钉头,二‘九’一‘八’的折头”。
金华火腿的味道之所以谈而清香,是因为积累了八百多年的加工经验,逐步改进而形成的。用盐量严格控制,过多过少都会影响它的质量和味道。清朝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有“味甚香美,甲于珍馐,养老补虚,洵为极品”的赞句。
金华火腿历史上的品种较多,除大量的普通金华火腿外,还有部分特殊品种,如:
――金华蒋腿 又名上蒋腿,曾是金华火腿中的珍品,清代曾被列为贡品向皇帝进贡,因此有“贡腿”之称。历史上有“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之说。
――竹叶熏腿 具有竹清香味,色棕黑,历史悠久,产于浙江省浦江县的普丰及遂昌县的松阳等地,曾闻名于上海及港、澳市场。
――金华风腿 这是用猪的前腿加工的火腿,脚骨对直成一线,两边相等,直刀斩落成长方形。
――糖腿 加工方法与其他火腿大体相同。所不同的是用盐量较少,而且要加糖。糖腿存放时间不宜过长。
――甜酱腿 是用甜酱加工的。曾产于浙江省金华、东阳、仙居等县。制作方法与一般火腿相同。成品色泽红亮,带甜酱味,比一般火腿的肉质脆嫩。
2、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产于云南省宣威县(1954年-1959年曾改名为榕峰县,故曾有榕峰火腿之称),已有284年的历史。据《宣威县志》记载:在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3年-1735年),宣威火腿就已闻名。1909年有宣和公司经营火腿,1911年已运销到广东、四川等地。1919年由宣和公司派人携带宣威火腿前往香港试制成火腿罐头。由于火腿本身味道就鲜美芳香,富有营养,制成罐头后,装潢别致,携带方便,且能久藏,使宣威火腿罐头得以运销国内外。
解放后,国营食品公司新建了屠宰加工厂和腌腊品仓库,充实和培训了加工人员,吸收了金华火腿在选料阶段的烫猪和堆码等方法,改进了宣威火腿的腌制技术,保持了宣威火腿的独特风味,成为国内外畅销的特产品之一。
宣威火腿的特点是:腿肥大,形似琵琶,故又称为“琵琶腿”,味香,回味甜,是云腿罐头的上等原料。
3、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产于江苏省如皋县,已有150多年历史。金华火腿加工技术传入如皋县后,由于当地猪源多,猪只的形状大小与金华的“两头乌”相似,肉质亦佳,属于适合加工火腿的皮薄脚细、腿肉饱满的品种,因此,如皋火腿生产逐步发展起来。目前,江苏省如皋、泰兴、庆阳等县均生产火腿,以如皋生产的最著名。
如皋火腿历史上闻名中外,较大量的销售于东南亚及港澳市场,曾由中国制腿公司生产和经营,远销菲律宾和南洋等地,清朝后期曾获南洋“劝业会”的嘉奖。解放后,如皋火腿逐步建成了崭新的中型综合性肉类联合加工企业,火腿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
如皋火腿品质优良,在历史上(清朝末期起)曾与金华火腿(南腿)齐名,称为“北腿”。由于当地猪种的肉质不及“两头乌”猪细嫩,但群众习惯吃咸的东西,而如皋火腿口味稍咸,受到群众欢迎。
(三)各类著名地方产品的特点
我国生产的火腿,除了上述三大著名的传统产品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著名产品。其中,有的历史较久,如云南省的鹤庆圆腿,江西省的安福火腿。有的则是解放后新生产而出名的,如湖北省的恩施火腿,四川省的达县火腿等。
1、鹤庆圆腿
鹤庆圆腿又名盘腿。因其外表圆整,形状似盘而得名。此腿产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鹤庆县(当地白族人也有腌制圆腿的习惯),是云南省的著名产品,有着悠久的历史。据《鹤庆府志》记载: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就有名宦(院马寺少卿)查伟“斗酒肥腿飨客”之说,距今已有400多年。
解放前,由于当地交通不便,鹤庆圆腿除在本省销售外,曾靠“马帮”北运到西藏换回药材,还南运到缅甸等市场换回棉花等物资。
解放后,鹤庆圆腿由国营食品公司加工和经营,生产数量增加,产品质量提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大理州的土特产之一。其特点是:腿脚弯曲,形似圆盘,腿只肥大。
2、恩施火腿
恩施火腿产于湖北省恩施地区的利川、宣恩、咸丰、来凤、恩施、建始、巴东等县。1953年开始引进浙江金华火腿加工技术,并聘请浙江东阳、义乌、兰溪县加工金华火腿的技师指导生产。其特点是:皮色棕黄,肉质结实。
3、达县火腿
达县火腿产于四川达县地区的达县市和大竹、巴中等县,是解放初期引进金华火腿的加工技术后开始生产的。产品运销成都、重庆、上海等地。它的特点是:形似竹叶,皮薄脚细,腿心饱满,肉面清洁,比金华火腿咸,又比如皋火腿淡。
4、安福火腿
安福火腿是江西省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产品,产于江西省安福县。早在清朝末年就运销广州和南洋一带。它的特点是:形似竹叶,腿只均匀,腰峰大,熟时色泽红润。
5、冕宁火腿
冕宁火腿原产于四川省冕宁县辖区泸沽镇到冕宁县城顺安宁河谷一带,故曰冕宁火腿,由于产地常年温湿度变化极大,冬春干凉,夏秋湿热,火腿在先期腌制时容易失水风干,夏秋开始湿热为火腿熟化发酵提供了绝佳自然条件。冕宁火腿的特点是:腿只大,似菱形,所以也称它为盘腿;加工方法独特,瘦肉多,肉色嫣红,味清香。
张松林
张松林
18981789173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