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本地四川小龙虾苗 欢迎来电咨询

四川成都小龙虾苗养殖
投放虾苗一般是在每年的3--5月份就可以开始了,但投放越早越好,因为晚了的话,龙虾到九月份就开始大量的打洞了,到 时候不容易捕捞,而捕捞龙虾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单位内捕捞完毕的,虾苗一般在投放2个半月就要开始陆续捕捞,捕大留小,到10月份就要捕捞完毕,因为那时候已经捕不到什么虾了
白浊水
水色过浓,透明度低的“老水”,因浮游植物量过大(>200mg/l),透明度太低(<500px),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昼夜氧差减小,ph居高不下(9以上),水色发白。这种浊白是因二氧化碳缺乏使碳酸氢盐形成难溶的碳酸盐粉末所致。
浮游动物( 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 过多,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可看到水中有很小的白色或红色亮点,分布密集,使水成白色,此时花鲢有一个快速生长期。枝角类、桡足类会集群形成白色(缺氧时形成红色)块状水华。
措施:
1)若为浮游动物引起,可选择使用“混杀宁”,杀死部分浮游动物。
2)若是因老水所致,则全池泼洒“多肽生物粒肥”、“氨基酸生物肥水膏”等肥水产品,也可用“em菌”、“高效复合芽孢杆菌制剂”发酵粪肥全池泼洒。一般肥水后,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色即可改变。
关于投放种虾的时间和周期,是本人长期养殖经验的总结,和一些网络或杂志理论不太一样,欢迎指出不足之处!
  投放种虾的优秀时间也是3--5月份,也是越早越好,因为众所周知,龙虾交配,孵化的时间在4--8月份(龙虾在九.十月也有交配,孵化的,我们这里说的是大部分的龙虾,不是指个别的个体),一般种虾在7月中旬以后就会产出大量的虾籽,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是在9--10月引种虾,那大部分都是产过虾籽的,所以不合理.
  既然是引种虾,就是为了让它繁殖来产生养殖效益,所以我认为起捕的时间应该在投放种虾第2年的春季,而不是在当年就要起捕,第1年就是为了让它有足够的时间来繁育.
蓝藻水
池水中的微囊藻( 蓝藻的一种) 大量繁殖, 水色浓浊, 透明度低, 池塘下风处有大量蓝绿色水华。如果不及时进行水质调控,藻类将大量死亡,产生大量藻毒素,鱼虾极易患病, 生长缓慢。
措施:
1)用“蓝藻净”等杀藻剂,将蓝藻杀灭;杀藻后需要使用“解毒净水宝”或“解毒净”和“水产用vc”解毒,注意增氧。
2)使用“底净宝”或“分解底改”配合“氧粒得”或“臭氧底安”,将沉淀的蓝藻进行氧化分解,配合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使水质稳定不复发。
3)据水质肥度,适当使用肥水剂, 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 以快速培养有益藻类。
四川小龙虾养殖 仍有较大空间
成都商报记者从白家水产批发市场了解到,今年小龙虾价格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3元。供需失衡在6月~9月小龙虾消费旺季时对末端价格影响最为严重,2017年6月以来,小龙虾价格遭遇了5年来价格上涨最高的一次。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波动,导致四川不少小龙虾餐厅负责人连连叫苦,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供求的失衡。
“四川作为小龙虾消耗大省,如果小龙虾能实现规模化、技术化养殖,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末端消费的成本,减轻末端餐厅的压力。”蒋毅表示。四川小龙虾养殖发展于2012年,近两年逐步实现了池塘以及稻虾的规模化养殖,在3月初至4月中旬,外省虾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地虾的消费占比,但受限于养殖技术等问题,本地虾的成长仍有空间。
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专家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7)》显示,小龙虾主要产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5个主产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左右。湖北省养殖规模大,2016年养殖面积487万亩、产量48.9万吨,占全国近6成。近两年,湖南省养殖规模增长较快,四川、重庆、河南、山东、浙江、广西等省(区、市)小龙虾养殖也逐步发展,养殖区域逐年扩大。
引入生物养殖 有望更大幅度提升小龙虾产值
“四川小龙虾养殖主要分布在龙泉、金堂、崇州、简阳等地方,两季平均亩产在300斤左右,2017年,本地产虾量约在1400万斤左右,部分出省后,约有1/3的本地虾产量供给成都市场”。成都市水产协会会长青南春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养殖仍以稻虾养殖为主,今年以来不少养殖户也积极引入先进的养殖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小龙虾的养殖环境,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及产值”。
四川龙虾龙潭总部负责人何鹏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在小龙虾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目前总部已引入了省外先进的生物养殖技术”。
据四川龙虾龙潭总部生物养殖技术负责人颜横表示,生物养殖技术体现在养殖环境及小龙虾喂养两方面。他表示,实行生物养殖后,在池塘里投入生物制剂,不仅能消灭死藻、死菌,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好藻、好菌的生长,并且能够产生浮游生物,为小龙虾生长提供更好的环境。
据了解,四川龙虾龙潭总部下属成员东郊农场在去年已经实验了生物养殖,并取得了成功的收获,据悉,采用生物养殖能将小龙虾养殖周期从过去3个月的自由生长时间缩短至40天,两季亩产能达到600斤以上。
专家观点
四川养殖条件优渥 可进一步利用优势发展养殖
小龙虾自由生长3个月,采用技术后生长期缩短至40天,其品质是否会有影响,以及对水质是否会产生影响是不少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湖北省稻田综合种养创新团队专家张业成,“小龙虾生长靠脱壳,脱一次长一次,从出生到成熟,小龙虾脱壳的次数在13次左右,而生长环境直接影响了小龙虾的脱壳”,张业成表示,“小龙虾在孵化期间就要脱壳3次,期间主要靠卵黄及浮游生物成长,在水不肥情况下都不利于小龙虾成长”。
张业成告诉记者,“生物养殖是目前主流的养殖方式,通过生物制剂可以提高水内浮游生物的产量以及保护水草,另外,生物饲料的主要成分为乳酸菌和酵母菌,生物饲料有益于小龙虾消化并且改善其生长环境”。据张业成介绍,目前国内技术使用成熟的养殖基地,其两季亩产可达800斤,从虾苗到成虾的生长过程可缩短至28天。
另外张业成表示,水温对小龙虾的成长也有一定的影响,水温较高的地方,越利于小龙虾的生长,他认为成都地区较湖北等地暖和的更早,约提前半个月,且水质也好,对于小龙虾生长更有优势。据了解,水温保持在15度~30度之间更利于小龙虾的成长。
成都水产协会会长青南春表示,近年来,四川也逐步重视养殖技术的引进,今年以来,协会成立了四川成都市水产行业协会龙虾养殖技术培训基地,期望通过技术上的培训,不断提高四川养殖技术,促进产量、产值的提升,提高四川小龙虾进出口的竞争力。


1803086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