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还是个学生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孩子对于美术有天生的创造力,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他们画出来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美、最纯洁的艺术。那么家长该怎么做呢?
我们先来看看在孩子绘画的时候家长有没有这样:
1·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2·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3·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 浪费;
4·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 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5·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 要骄傲”之类的话;
6·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7·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
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8·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9·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10·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
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怎样引导孩子画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当然也包括美术,
好的画作都是融入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的,
是一幅“有故事”的画作。 让孩子每一幅创作都有自己的小故事!
1.让孩子像个“孩子”一样画画: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问题在于你长大成人之后,是否能够继续保持艺术家的灵性。”“我花了一辈子学习怎样像孩子那样画画。”正由于他的这个观点和认识,使他的女儿波罗玛每次画画的时候,作为对她疼爱有加的父亲毕加索,只是在一旁鼓励她,却从不乱加指点,他不愿意以行家的指导妨碍孩子作画时的自由发挥,就算朋友英妮拿着儿子的画给他看时,他也总是在画边上画上几笔,却从不修改孩子的创造。我们作为家长,有毕加索那样的艺术眼光是断然不可能的,但拥有这样的观念去理解儿童画那就足够了。所以,善待孩子们的画,就是善待孩子的情感世界,就是善待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是善待孩子本身。
2.“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孩子们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3.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你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你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虽然我们不提倡教7岁以内的孩子画形象,但是形状是可以教的,这是一个技巧。)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 通过启发,引导,帮助来辅助孩子创作!
4.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最后提醒妈妈们: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不要让孩子框在您的思维中~
5.集体创作激发灵感
最近孩子们都很喜欢沙龙里的集体创作就是这种集体创做让孩子们画的起劲、
并且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灵感作画的时间也更长,所以,你想让孩子更好的创作,环境影响也很重要,宝妈宝爸们可以约几个小伙伴一起画哦。 锻炼孩子们共同创作的意识。
我们培养创意思维,一个真正的小艺术家,未来可能不以艺术为生,却能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的挑战。 来吧一起加入于立刚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