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否学好美术,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父母的关注对孩子的能力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于立刚少儿美术组与大家研讨一下,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家长需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心理准备
家长首先要清楚,学好美术非“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从入门到熟练掌握作画要领,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没有一定的时间是学不好的,绝不能“急于求成”。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学画时,因为没看到孩子画出象样的美术作品,就断定孩子没能力、没前途,而责怪孩子甚至放弃学习,这种认识是不理智、不科学的,也许一个未来的艺术家就这样被扼杀了。所以,家长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正确对待孩子的美术学习,要准备打“持久战”
二、材料准备
要加入到学习美术的队伍中来,需“全副武装”。画纸、画笔、颜料等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讲究,不能马虎对待。材料的选择不合适,不仅会影响作画的效果,使正常的水平得不到发挥,而且容易造成对孩子不正确的评价,影响学习的正常进行。如学习水墨画时生宣纸的选用,目前市场上的宣纸存在优劣之分,好的宣纸吸水性能好,水和墨的渗化效果丰富,作画时可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便于学习与掌握。因此,家长在购买作画工具和材料时,应事先咨询、了解,不要盲目挑选,以避免出现材料和资金浪费的情况。另外,作为指导孩子学画的美术辅导用书,也是孩子的“良师益友”。看一看、学一学,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了解别人的同时也了解了自己。但购买这类书时,最好听听有关教师的意见,根据孩子的年龄、学习现状,按需购买。
如何合理的引导和培养孩子呢?
第一、要合理安排作画时间,使作画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规律。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疲倦和注意力分散,应避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机械作画,一味强迫孩子长时间作画,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还会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家长可以采取分散时间练习的方法,每次作画时间不易长,中间给孩子提供适当的休闲时间放松调节;或是在孩子特有作画欲望时,让孩子积极投入,尽兴挥洒,满足其创造欲及表现欲。因此,机械的定时定量的限制方式是不足取的,只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妨碍其作画兴趣的培养及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二、要适时适度的激励与表扬孩子。赞扬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孩子,家长要留意他们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扬。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一种鼓舞。当孩子画的不成功时,家长更应该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并明确表示相信他有画好的能力,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什么也画不好”之类的丧气话,这只会使孩子的自信心进一步受挫,直至最终失去信心。赞扬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能让孩子增加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这里家长要注意,当观察孩子真正有进步时,再加以称赞和表扬。不要以为只一味的赞美就没有问题,而要视情形对孩子赞美才对。如有的家长看到孩子画了一张画,就说“哇,画的真好,如果拿去比赛,一定会得冠军呢!”其实家长根本不知道孩子画的是什么。而且每次都说一些赞扬的话,成为一种习惯。对孩子而言,这些称赞或是已成了一种冷漠的评价,使孩子不屑一顾,失去了它的真正效果;或是令孩子沾沾自喜,看不清自己的真实水平,阻碍学习的进步。所以,家长夸赞孩子时应谨慎,适时、适度,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作画环境要安静,避免电视等噪音的干扰,以便孩子较投入的作画与思索,不会被电视节目分散了注意力,能够专心学习;室内光线要好、明亮,让孩子能正确辨别画面的明暗度以及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等。
第四、引导孩子多看多想。俗话说:“见多识广”,鼓励孩子多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既能发展孩子的审美意识,还使孩子接触到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树立努力奋斗的目标,提高智力与积极性。如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或是散步时,家长可及时引导孩子发现、观察美的事物;通过看画展或名家名作,给孩子提供一个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欣赏水平。另外,督促孩子多动脑思考,善于分析问题,找出问题所在,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对美术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