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牛肉面引发的管理难题—兰州本土本坊


一碗牛肉面引发的管理难题—兰州本土本坊
兰州牛肉面加盟店,兰州牛肉面加盟店管理,兰州牛肉面加盟管理
导读
   一碗牛肉面中要放多少牛肉?肉放多了,成本收不回来;肉放少了,客源就会流失。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要完美解决,并不是那么容易。更耐人寻味的是,这还是一则现实版的管理寓言故事,其中折射的问题,值得所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深思。
朋友和一个小老板在路边闲聊,这个小老板谈及如今的生意,感慨颇多,他曾经辉煌过,于兰州拉面红的时候在闹市口开了家拉面馆,日进斗金,后来却不做了,朋友心存疑虑地问他为什么。
“现在的人贼着呢!”老板说,“我当时雇了个会做拉面的师傅,但在工资上总也谈不拢。”
“开始的时候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是按销售量分成的,一碗面给他5毛的提成,经过一段时间,他发现客人越多他的收入也越多,这样一来他就在每碗里放超量的牛肉来吸引回头客”,“一碗面才四块,本来就靠个薄利多销,他每碗多放几片牛肉我还赚哪门子啊!”
“后来看看这样不行,钱全被他赚去了!就换了种分配方式,给他每月发固定工资,工资给高点也无所谓,这样他不至于多加牛肉了吧?因为客多客少和他的收入没关系。”
“但你猜怎么着?”老板有点激动了,“他在每碗里都少放许多牛肉,把客人都赶走了!这是为什么?”朋友激动的问到,“牛肉的分量少,顾客就不满意,回头客就少,生意肯定就清淡,他(大师傅)才不管你赚不赚钱呢,他拿固定的工钱巴不得你天天没客人才清闲呢!”
结果,一个很好的项目因为管理不善而黯然退出市场,尽管被管理者只有一个。
当大家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先是拍案叫绝,继而沉思,时而悲愤,时而慷慨陈辞。
下面是一个博士,一个研究生,和一个mba对这个问题的激辩。
1.首先考虑将小老板所用两种方案进行折中,即:底薪加提成的方法,提成根据每碗的利润分配。这样既可以防止他少放牛肉,又能防止他疯狂地多放牛肉。
2.后来又想到这一条是有条件的。问题是每碗的利润界定后怎么分配?一碗面能挣多少是瞒不过大师傅的,如果不能让双方的利益在某个点达到平衡,一切又会回复原样。而要达到所说的那种平衡涉及到一个复杂的相关函数问题,说不定还要用到博弈论。
3.把面馆承包给大师傅,老板拿了提成后回家养花弄鸟去。当然,提出这个方案后他们都有过短暂的脸红,再否定!
4.然后他们谈到了企业文化、正义、道德、人性,并一致认为:管理学博大精深,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非得经过百般磨练方能修得正果,再先进的管理理论也有不适用的时候。
就这个小小牛肉面的故事,却反映出了一个小企业管理中的种种问题。
首先就是一个关于大师傅激励的问题。可以设计一个激励机制,就是在定额约束下的销量或利润累积奖励。
根据每碗面的顾客可接受效用制订一个材料定额,大师傅的工资还是按照销售量提成,但是前提是月度的材料消耗不得偏离定额太多,例如允许波动幅度为20%,否则只有基本工资。
或者说每碗面规定需要添加的牛肉克数,一批牛肉的总量是固定的,拉面的卖出量是可以计算的,多少碗面放多少斤牛肉限定住了,哪个加牛肉的要敢多加或者少加,工资就对不起了。
还是底薪加提成工资,老板自己心里得算清楚一碗面的成本是多少?利润是多少?如果牛肉放多了,客户多了,以牛肉大量为定量,以面条量为变量,控制一下放面条的多少使自己还有利润可赚,这个就得有一个取值的过程了!
虽然现在都讲公司效益与员工利益进行挂钩,股权分配是个好法子,但对于一个小店,搞什么股权激励,有点不切实际了。
本土牛肉面是由兰州牛肉面的创始人马保子第三代传人马学明老先生挂帅经营,拉出了令人闻香叫绝的传承百年的正宗牛肉面。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拉面,令兰州人痴狂,让外地人向往,成了国人皆知,与敦煌莫高窟、《读者》杂志并列的甘肃三大金字招牌。“兰州牛肉面”又叫“清汤牛肉面”,已有120多年的历史。由兰州回族马保子先生首创,经几代人研制,现今制作工艺越来越细致。曾三次在全国烹饪大赛获“金鼎奖”、获全国清真名·牌食品称号、获中华名小吃奖。这几次获奖都和马学明先生不分开,有的是他亲自制作,有的是他指导徒弟制作。   
外地人爱牛肉面,惊诧于其巧夺天工之妙。一个六七寸长,碗底粗的面团,在兰州人的手中晃悠几下,居然就可拉成宽如皮带、细如发丝的各种形状。这让初识兰州牛肉面制作过程的外地人看得目瞪口呆,在他们眼里,这简直就是艺术。所以,在外地人看来,兰州牛肉面自然也可用大雅来概括。把牛肉面与敦煌莫高窟和《读者》这样的“阳春白雪”并列,也是国人的共识。
兰州始有牛肉面是在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以凉面、热锅子面为多,以“清汤牛肉面”命名是在1919年,由马保子首创。此面以汤为重,汤则以牛、羊肝子的汤加一定比例的牛肉汤经澄清处理后使用,其味清香扑鼻,独具风格。当初还有喝“定心汤”的传统。顾客喝完汤后,顿觉爽口醒胃,食欲大振。马保子的牛肉面开始也不完善,形成“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特点,是由其子马杰三完成的。时间在1935年前后。清指汤清;二白指切碎的白萝卜片;红是指高质量的红辣椒油;绿是指撒在面里的蒜苗和香菜。正宗的兰州拉面,面质地精细,柔韧滑爽,筋道耐嚼;那肉四四方方,酥而不散,既香又韧,汤香气浓郁,鲜味醇厚,令人口内生津,欲罢不能。
18岁时,马学明拜马保子亲子马杰三先生为师;由于他天资聪明,很快便技艺大进,得到了恩师马杰三老人在配料方面的传授。马学明在师傅配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牛肉面汤料配方。随后,将配好的香料向咨餐厅、宾馆配送。他在牛肉汤的“清”上下功夫,在“味”上求发展,在“质”上求实效,在“信”上求市场。目前,他在兰州市及各专区拥有50多家客户,外省也有30多家客户。牛肉面有投资少、易操作的特点。马学明以此为突破口,率先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舞台。同时,他的才华也立即显露了出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1989年,甘肃省商业厅举办的名特小吃评选中,马学明登台献艺,为兰州牛肉面赢得了“甘肃名特小吃”的称号。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品尝后非常满意,当场挥毫题词“美味牛肉面,百吃不厌”。1993年,他和同仁们一起在兰州创办了金鼎牛肉面集团公司。1995年由马学明主理,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为国·家人李鹏、吴邦国、李铁映等人烹制了“一清、二白、三红、四绿、肉烂、汤浓、味美”的精品牛肉拉面。
1997年他参加了中国烹饪协会在杭州举办的烹饪大赛,为兰州牛肉面捧回了“中华名特小吃”的奖状。2000年他被聘请为首届全国“兰州牛肉拉面”比赛的评委。所有这些都是马学明父子在人生道路上的辉煌亮点。现在年近60岁的马学明后继有人,他的儿子马国勇继承他的事业,并且为了适应市场发展规律,成立了本土牛肉面有限责任公司,“本土牛肉面”也申报国·家工商部门审查核实批准,并享有注册权。
本土牛肉面公司不断发展,现已稳居同行之林,实行连锁经营,面向全国欢迎加盟。美味飘香的本土牛肉面将为更多的人所品尝。兰州牛肉面正以它独特的活力,向世界展示其独具风格的魅力。而本土牛肉面将在牛肉面饮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上不断作出卓有成效的贡献。本土牛肉面,中国人的快餐。四海宾朋的珍馐。加盟详情,请向公司索要材料。
网站:btbf.shop.88360.com/
联系人:马经理
手机:13893103893  13993113832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颜家沟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