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广告曾是2013年广告界的 “关键词”,但原生广告到底是什么,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说法。维基百科认为,它是一种在线广告的形式,广告商以在上下文中提供用户体验的方式,来获得更多关注。近一段时间,关于美国《纽约时报》开始尝试刊登“原生广告”的新闻成为传媒朋友圈热传的文章,各种反馈信息总结起来无非有两种声音,其一,媒体“沦落说”,大致意思是说本来应该坚持客观公正报道的媒体,竟然也公开发起了软文,是传媒人的悲哀;其二,无创新之“不屑说”,大致意思是说所谓的原生广告就是软文广告,在中国的媒体圈早有其存在,无新意。
原生广告绝非一种新的趋势,而许多记者和媒体观察员对于《纽约时报》的行动给予的反应是各种猜测,以此掩盖他们对于这种变化的些许厌恶,担心在新闻界的知名媒体中,原创报道和付费内容之间会越来越难以区别。
承认“原生广告”的合法地位,并不是一味的将传统媒体沦为“原生广告”的发布机器,而是要以更高的要求鼓励“原生广告”的品质,以创新性的元素要求“原生广告”内容,并适时提高“原生广告”的用户体验级别,达到“广告即内容”的追求目标,以实现传播效果的很大化。
承认“原生广告”也并不意味着全新建立团队进行“原生广告”内容的采写和运营,更多的是对现有团队的职能定位进行重新设定,并配备相应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以保证内容品质的提升以及个体收益的平衡,或许未来可以诞生一种新的工作岗位——原生广告文案,原生广告编辑。
承认“原生广告”的同时需要加强配套管理机制的建设,包括系统性协调硬广、以及“原生广告”的比例以品质规范要求,并进行品质评定和分配机制的同步配套,并保持对于“原生广告”的监控管理。
对于想在美国发布信息的企业来说,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软文或“原生广告”来增加利润的需求,将被视为一个黄金时机,能够让企业利用自己的品牌内容抵达更加广阔的目标群体——对于那些能够负担得起的企业来说,的确如此。重要的是,报纸本身内容的可信度会让付费内容瞬间黯淡下去——当门户新闻网站开始提供这种内容时,毫无疑问地会意识到这张底牌。
从记者的角度来寻找故事,并且具有实用性。发布一篇企业从自己的角度喋喋不休的新闻稿,主题完全没有新闻价值,正文中没有引言、没有图片,只是充斥着冗长而无趣的话语,却期望着在google的搜索结果中名列前茅?你可以发布这样的内容,但是你的新闻稿为了争夺眼球会与付费内容和新闻稿件一起进行激烈的竞争,更为糟糕的结果是,品牌持续发布缺乏价值的新闻稿只会让读者丧失兴趣,以后不愿再阅读你的新闻稿。
传统媒体承认“原生广告”其实并不能够直接导致媒体属性的公信力的损伤,反而可能因为对于“原生广告”的前置审查,辅之以内容品质的高要求,用户体验水平的升级,减少消费实现中间环节等因素,终能够使得媒体为用户提供的内容(广告)服务更能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实现媒体服务本质的彰显,终实现三赢的局面(客户、用户、媒体),这也是媒体价值追求的高目标。
2014年很可能是原生广告快速成长的一年,将会有更多的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下海”。李蜜认为,原生广告利用媒体的内容平台的受众,另辟蹊径为媒体经营谋得盈利点。而随着《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行业领军公司纷纷启动原生广告,原生广告前景被业界看好,很可能大幅替代传统显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