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广告发展需转型


现在的人们已经不习惯新闻都是回家拿起报纸才能第一时间才能看到,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世界传媒行业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报纸行业也开始进行艰难转型,试图弥补其在数字技术上的短板,以求跟上数字传播的步伐。
  报纸广告行业发展受到信息产业化的限制,报纸广告发展需转型:
  我国报业经营进入了困难的时期。由于宏观经济增长的放缓和新技术带来的传媒生态环境的变化,原已不振的传统媒体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市场环境,报纸经营更是以令人惊叹的趋势快速下跌。在各种形式的研讨会、论坛上,以及微博、微信等媒体上,凡是触及报业经营的话题,几乎都是一片唱衰之声。
  无论是纸张也好,还是屏幕也罢,都是内容的载体和媒介,无论中美,都有报纸在积极转型到移动互联网之中,只是从结果来看,在这个内容搬迁的过程中,报纸的处境并不好。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中,我国报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只是原有报纸内容在数字化平台的延伸,比如很多数字报纸,从内容到版面构建都可直接称为“报纸网络版”。手机报虽然更深层次地推动了报业数字化和移动阅读结合,但是在社会化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其局限性已经暴露无遗。报业转型往何处去?这个问题成了很多报人的迷思和长叹。
  在国内,个性化报纸成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几乎没有典型实践案例,但是这没有改变中国报人为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索。2014年两会期间,《华西都市报》推出了具有“个性化信息服务”色彩的“华西订制”,收到了很好的反响,试图以华西传媒集群为订户提供订制新闻报道。
  事实上,我对于一些产出优质内容的纸媒是抱有敬意的,我很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问题是,能够产出优质内容的纸媒并不多,当知名度和内容均难以让人满意的报纸面对互联网的冲击时,结局当然不好。《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作为报业巨头,是这场淘汰赛中的优胜者。
  推动个性化出版的虚拟化,适应时代趋势,解决成本之困。成本与定价问题导致用户规模无法扩大,因此《niiu》和《my newspaper》等个性化报纸相继关停。然而,《niiu》推出新闻app的做法给了我们启示,在这个智能移动终端不断普及和运用的时代,我们应该将目光转移到电子阅读或者移动阅读用户身上。
  根据emarketer的前瞻性数据预测,201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将超30亿;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达到19.1亿,而2016年该数据将超20亿。因此,个性化出版的虚拟化成了必由之路。报纸可以充分发挥新闻的发现、选择和创造能力,通过软件设计,编排出针对用户需求的个性化报纸,然后通过电子传播终端向客户完成报纸虚拟化的传递,让用户获得个性化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服务。
   虽然艰难改革,但报业的颓势仍在继续,惨痛的现实清晰地提醒着我们: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我们忽视了用户的需求。正是基于这样的深刻反思,报业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基于理念更新而落实于行动的转型,将办报理念从“传者中心”转变为“受者中心”,将“受众意识”转变为“用户意识”,不断围绕“用户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因此有了“个性化报纸”、“订制报纸”、“个性化出版”这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