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和逛商场相比,如今网购似乎成为人们的购物习惯,你能想得到的东西,基本上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的,这是淘宝在2003年上线后9年辛苦耕耘的成果,是它培育了人们在线购买,在线支付的消费习惯。
如今,电商市场仍被认为是有潜质的销售领域,随着竞争的更加激烈,大的传统企业也意识到了传统企业触电的大趋势,纷纷杀入其中。我们假定,传统企业已经解决了线上线下渠道冲突、低价竞争带来的收益下降的风险等战略问题,并且决策要进入电商行业,在执行层面它可能还需要面对一些比较关键的实际操作问题。
用户体验的真谛——以人为本。 有一个典型的案例:铁道部12306在线购票系统。 春节用户过多系统无法承载,页面简单。 系统在设计时,对互联网购票需求估计不足,导致客户体验不佳。”这个案例中有两个关键词:“需求”和“用户体验”,表明传统行业对于互联网用户的需求了解、需求分析、转化成对需求的满足以提高用户体验的能力,还有很多课需要补。
电商并不是简单的将传统商业模式复制到互联网上。在商品同质化、信息透明化、用户社区化的现状下,提高用户粘性的手段就定格于提升服务质量和口碑,比如精美的图片、详细的信息、快速的物流、方便的退换货政策及社区营销等等。
传统企业在投入电商之前,必须要考虑这些问题:你是否具备3秒钟将网页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能力?
你是否知道用户了解的商品信息甚至比你都丰富?你能否满足用户这些需求:他要求购物过程越简单越好而他们的账户信息越隐秘越好、他们希望物流越快越好而快递员越亲切越好、他们希望随时退换货并且不能有任何条件,客服人员稍有不恭就可能丢失一个客户以及他后面所影响的250个潜在用户?
要满足电商用户体验,传统企业需要具备下面几点能力:
第一, 用户需求搜集、分析、体验改进能力
即明晰企业整个的服务过程给用户什么样的体验,哪些地方用户不满、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业界目前是什么状态、自身应当如何改进等。这需要有专业的团队进行系统化的用户体验研究,同业对比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条件有针对性的进行用户体验的完善。从提高网站响应速度、服务过程的精简、客户数据的维护、物流配送的快捷、客户服务的体贴等方面,系统性的结合在一起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才是提高用户粘性的保障。
第二, 商品运营能力
即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谁,他们想要什么样的商品,要多少,何时要?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电商企业的采买、定价、营销策略,同时也决定着成本。对于市场的研究和判断是企业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好货进少了,赚不到钱;劣货进多了,库存积压成本提高;好货进多了,供过于求,没卖出去又造成积压。赚钱是企业的目标,烧钱买用户、打广告、负毛利让利于用户,赚足眼球,但却没有赚到钱的做法肯定走不远。
第三, 仓储、物流的控制能力。
有实力的电商公司自建仓储和物流企业,将仓库的管理和最后一公里的服务攥在自己的手里。
第四, 数据挖掘能力。
电子商务每天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些数据是一个电商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
如何搭建自己的数据挖掘体系是中国电商要思考的核心问题。目前中国电商仍然是以“电”为核心,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能力,和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下的观念革新,才能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与美国商业发达、市场规则明晰的情形不同,中国传统企业还普遍缺乏品牌影响力和深厚的市场基础,从事电商更需要倚重于对互联网模式的理解和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