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技术(一)


锚杆支护技术(一)
我们常见的锚杆支护包括锚杆+钢筋网支护、锚网喷支护、锚喷支护、锚杆加钢筋梯支护、单体锚杆支护、锚杆加钢筋网加钢带支护、锚网带(索)支护等等,操作的时候我们应该按照实际不同的围岩巷道的情况,进行选择,首先我们应该对围岩的稳定等各方面进行分析,收集所需要的信息以此来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不同锚杆支护形式和各式对应的支护参数使其达到理想优化。下面跟随成都路辉锚固材料有限公司的脚步来一起学习吧。
一、锚杆支护理论
1、悬吊理论
通常认为的锚杆支护的意义就是将巷道顶部比较软弱的岩石层用杆体悬吊在上边比较稳定的岩石层上,加强相对软弱岩石层的稳定性,使其稳定不容易掉落下来,锚杆支护的悬吊理论是日常使用比较多容易使人理解的一种,适用范围是在锚固的范围内具有稳定巷道的顶部。
2、组合梁理论
通常认为巷道顶板是层状岩层时便可以用锚杆支护将锚固范围内的层状岩夹紧,以此来增加各个岩层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岩层滑动,避免岩层产生离层现象,提高巷道的自承受力。此外,对杆体增加了抗剪的耐受力能够防止岩层间可能的水平移动,进而将巷道内顶部锚固范围内的几个不稳定岩层紧固成一个厚实的岩石层。这样组合的好处是在上顶覆岩层的载负作用下锚固支护的抗弯曲能力必然会提升一个层次。
3、加固拱理论
通常情况下如果围岩是均质或者虽然是层状但是处于破裂状态布满裂隙而不能视为梁的时候压力将会分布在锚杆的杆体两端,具体来说就是会成锥形分布,如何应用锚杆支护技术?假如巷道周边能够布置锚杆的间距特别小,各个锚杆的压应力椎体互相交错,这样便会在巷道周围的岩层产生一种持续性的压缩带在承压拱内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使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相应加大。锚杆支护的加固原理,可以形象地描述为:“锚杆锚在岩石上,好像用绳纳鞋底,鞋底不纳不成个,纳了耐穿又耐磨。”另外还有大水平应力理论,围岩强度强化理论等等,我们下次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