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万峰林:秸秆“化身”有机肥


【贵州】万峰林:秸秆“化身”有机肥
    贵州有机肥,广西有机肥,云南有机肥
     国际在线生态中国频道:每年的2月中旬至3月,兴义市万峰林景区6000亩金黄的油菜花竞相开放,迎来相当佳观赏期,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为景区创造了丰厚的观赏经济。4月初,油菜开始收割,油菜秸秆的处理便成为农户相当操心的事情,秸秆焚烧污染大、直接还田效果不佳,怎么办?今年,黔西南通过建立秸秆回收站、有机肥厂,让废弃秸秆“化身”有机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双赢。
    据万峰林秸秆回收站负责人姚明朋介绍,农作物的秸秆量很大,一亩油菜能产生150公斤秸秆,一亩水稻要产生800公斤稻草,以前农户的处理办法大多是焚烧,极大地污染景区环境。为有效解决这个难题,经过一年的考察学习,回收站于2017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8亩,生产能力达到日加工处理30多吨秸秆,每年可回收和加工近万吨废弃秸秆。4月初以来,站内工作人员就分成几个队伍,到万峰林景区的田间地头回收秸秆,经过加工粉碎后,供给肥业公司作为有机肥的重要原料,每吨秸秆300元,或者直接兑换成8包有机肥,农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秸秆变成有机肥,以肥养田,取之于田,用之于田,形成了良性循环。
    回收站粉碎加工的半成品,是当地肥业公司生产有机肥的重要原料,这个投资1200万元的有机肥厂,每年可处理兴义、兴仁、安龙等县市十余个乡镇产生的3.5万吨废弃秸秆,当前,有机肥厂正在扩大规模,加紧建设,争取在年底达到年产10万吨的设计能力。公司经理说:“秸秆经过粉碎后,我们对它进行高温杀菌、扩繁、发酵,然后加入米糠等原料,制造成为有机肥,这种有机肥的主要特点是有机质高,农作物使用以后效果非常好,有效提升农作物品质。”
    万峰林街道上纳灰村冬瓜林组村民杨千林告诉记者,以前农作物产生的秸秆对他来说就是一种累赘,丢在田里难以利用,拿回家去又费时又费力,所以只能选择一把火烧掉,不仅弄得浓烟四起,还造成空气污染,现在有了回收站,还可以兑换有机肥,省时省力又方便。“秸秆的循环利用让我们觉得轻松多了,更让游客能尽情感受万峰林的美,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整个景区的形象都得到了提升。”杨千林乐呵呵地说。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技术支持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