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智能电视领域显得颇为热闹,国内各大智能电视品牌厂商新品扎堆。厂商纷纷将轻薄化和人工智能作为当下智能电视的主打方向,欲以此在挑战国内国际巨头的同时,抢占消费者客厅,提前占位智能家居。但观察这些新品的主打特色,却不难发现隐藏其中的尴尬——智能电视市场在硬件、价格上已经呈现出了高度的同质化。
智能电视领域呈现出硬件高度同质化
纵观近几个月各大智能电视厂商发布的新品,我们能够明显看出的一点尴尬现实是:智能电视领域正呈现出硬件高度同质化。
对于同样没有掌握自主产业链的智能电视行业而言,其在核心元器件供应链选择上,也遭遇着与当下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一样的尴尬——智能电视行业的上游元器件供应商同样处于高度集中化状态。这样的尴尬现实,使得智能电视新品在硬件性能上,已经很难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诸如我们时常能够看到的被厂商们拉出来背书的智能电视的屏幕供应商是三星、lg、索尼、夏普;再如当下智能电视的内置处理器,则多为mstar、amlogic两大供应商的芯片。诸如在微鲸电视相当薄a系列55英寸产品、小米4a55英寸产品、乐视超4 xx5m产品上所使用的均为mstar 6a938处理器。
屏幕、处理器高度同质化的当下,我们也看到了诸多智能电视厂商的突围尝试,诸如将智能电视进行轻薄化改造,欲以轻薄化设计俘获消费者的芳心。我们看到,诸如微鲸在今年一月份推出了一款只有4.9mm的超薄电视;而小米在日前也同样推出了一款厚度为4.9mm的智能电视。这倒也使得智能电视的厚度竞争也变得同质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