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防水行业开启合作模式 深化管控是关键


近日,在首届建筑防水产业供应链对接大会上,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秘书长在讲话中提到,全产业链的合作将是防水行业2017年工作的主题。当然,在“全产业链”模式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纰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因此要提升整个防水行业的质量,还需深化管控防水材料。
全产业链这种模式适用于建筑防水行业,对于防水行业来说,全产业链重要的环节是两头,即上下游企业,包括原材料、生产装备、包装材料,以及试验设备、施工机具、现场检测仪等。全产业链模式使得上下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必须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
“全产业链”首先是一种企业经营思想和理念;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一个过程,会形成一种企业文化;全产业链是一种能够提升企业资源利用率的模式;全产业链让企业资产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布置更加有效率,把企业的价值实现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上,将资源自然地向价值高的环节上集中;全产业链是一种提升经营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更有竞争力的模式;全产业链是一种把原先企业内部上下游买卖协同关系由合作和交易角度提升到战略高度的模式,这种模式提升了整体发展的高度。
我国建筑渗漏居高不下,防水行业也还存在着产能过剩、假冒伪劣等问题,目前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在生产环节对质量的管理有所提升,防水行业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然而,如果只从制造和销售环节着手,而不整治上游的材料供应和下游的检验与终端用户环节,是很难取得长治久安的效果。
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监管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一些原材料企业为了迎合某些防水企业的需要,出售一些低质的原材料。其次,应整治防水材料检验环节。随着检测机构市场化,有些检测机构以赢利为目的,防水企业被迫不断地打点各路监督人员,所花费用已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再次,应整治终端用户环节。“低价中标”几乎已成为行业惯例。这一现象,对于采购方来说,也许是节省了采购成本;而对中标人来说,却是哑巴吃黄连,只能在偷工减料上做文章。
建筑防水产品必须通过施工服务才能成为建筑产品的一部分并实现其使用价值。在中国特色的建筑防水产品产业链中,向下游延伸应该是防水生产性企业进入服务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全产业链”合作的过程中要狠抓材料生产和施工服务,提升全产业链的质量,应是防水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提升行业整体价值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