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彩电业汰旧换优等消费升级政策的推广,有关电视机使用年限的讨论再一次回归消费者视野。虽然我国中产阶级崛起促进了电视等电子消费产品更新换代的频率,但作为传统的“三大件”之一,电视并没有像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一样成为“快消品”,仍有着6-7年的使用预期。然而,除了技术更迭促进的自主换新之外,“灼屏”问题被认为是影响电视使用周期长短的相当大拦路虎。
灼屏有先例
灼屏也称“烧屏”,不是指电视屏幕被烧坏,而是指由于屏幕长期工作在高亮度下,长时间播放单一画面时,造成的画面残影问题,非常影响观看体验。例如,在长时间观看一个频道(如“cctv-1”),那么cctv-1这个台标就会停留在电视屏幕的左上角,造成长久的印迹,会对观看其他节目造成一定困扰。
在10年前液晶与等离子电视显示技术方向之争时,等离子“含恨离场”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烧屏。从显示原理来看,等离子烧屏的本质是等离子的磷光体长时间受不同量紫外线照射后造成的发光状态不一致现象。而等离子电视厂商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液晶接棒crt,灼屏问题在显示源头就被解决,因此“灼屏”一词在近几年逐渐被淡忘,不再成为消费者选购电视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过近年oled电视的出现又将灼屏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又现生死劫
当下彩电业相当火的话题就是qled与oled之争,因为又走到了显示技术的分岔路口。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除了两大电视显示技术之争外,灼屏问题又一次被提出,成为彩电商的又一次“生死劫”。
由于oled电视采用混合有机材料制成,会随着观看时间的迁移出现有机材料降解的问题,且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就变成了通常所说的“烧屏”。不少oled电视直接在说明书上提示“如果同一图像反复显示或显示较长时间,可能会发生图像残留。”“oled电视机因所用材料的特性而容易发生图像残留(烧灼)”,以规避有关灼屏的保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