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传感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应用


随着rfid标签成本的下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国际标准的统一,rfid标签可以在更多领域代替条形码。同时,可以预期,相当先行动的一定是行业内的领头企业(从开始测试到上量需要3-5年时间),并逐渐向行业内的中小企业普及。
一、 风口上的“无人零售店”
“新零售”这一概念被提出后,零售行业创新加速。伴随着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的渗透,无人售货商店的概念进入大众视野。去年12月,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无人商店,尽管在内测中,但还是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而近期在国内,无人商店也被资本和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
目前无人零售店在技术上大致可分为三类:
1、amazon go及take go用的都是目前热门的前沿技术,比如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通过货架上的红外传感器、压力感应装置(确认哪些商品被取走)及荷载传感器(用于记录哪些商品被放回原处)统计顾客购物信息,用户所采购的商品数据会实时传输至amazongo商店的信息中枢,顾客付账时直接离店就可。
2、第二类的代表有缤果盒子、eat box等,主要利用了rfid标签技术,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该方案在技术上较为成熟。
3、第三类如小e微店等,主要是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货物的识别,优势是成本低,与传统零售较为接近。
就购物体验而言,缤果盒子等显然无法做到像amazon go、take go那样“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它采用的技术相对简单但却更可靠。缤果盒子主要采用了rfid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店内商品包装上皆贴有rfid标签,避免了像amazon go、take go那样需要进行复杂的图像识别过程,但也可以起到节省人力的作用,不失为向第一类“无人零售店”过渡的一种办法。
二、rfid技术及优劣势分析
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指基于无线电的一种信息识别技术,也称作电子标签,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对目标对象进行自动识别并获取相应的数据,工作运转过程全程自动化无需人工干预,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从概念上讲,rfid类似于条形码技术。条形码技术是将条形码信息依附在物品上,通过扫描枪对物品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从而获得物品的信息。而rfid技术将rfid标签依附在物品上,通过射频信号将标签中的信息读取到rfid读取器中,从而获得物品的特有信息。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rfid技术优点如下:
1、快速扫描
rfid辨识器可同时辨识读取多个rfid标签,相比之下,条形码每一次只能有一个条形码受到扫描。
2、穿透性和无屏障阅读
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并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而条形码扫描机必须在近距离而且没有物体阻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读条形码。而“无人零售店”之所以能做到无人收银,也主要是利用了rfid技术的这一特点。
3、数据的记忆容量大
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30个字符左右,二维条形码相当大的容量可储存2至3000字符,rfid相当大的容量则有数兆字符,随着记忆载体的发展,数据容量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4、体积小型化、形状多样化
rfid在读取上并不受尺寸大小与形状限制,不需为了读取精确度而配合纸张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质,不像条形码容易产生形变和破损等问题而导致无法识别。此外,rfid标签更可往小型化与多样形态发展,以应用于不同产品。
但实际上,虽然目前低频段、高频段在国内已经应用很多范围了,比如校园卡、身份证、手机nfc模块等;但是在消费领域(一般是应用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条形码(一维、二维)也能基本满足对单个物品的描述能力且在推广时已有一套成熟的配套体系,rfid标签还无法取代条形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