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农机为您带来木犁的延伸

       木犁以牛牵引用于翻土,犁铧、犁壁为铁制,余皆木制。80年代后,平原多以机耕,山区尚有少量使用。用于农田或旱地的耕作。2000多年以前西汉的农具图谱,便有的犁的记载。那时中国农民制造的木犁,已经达到了相当完善的高水平。一张犁铧,由犁尖、犁镜、犁床、犁托、犁柱等多部件组成,再配上一个横8形的犁辕,无论是入土角度,还是翻土曲线的牵引点的选择,完全符合力学原则。当今,世界各国制造了几百种机引犁,而它们的主要结构、基本设计,也跳不出西汉木犁的基本原理。木犁一般分旱犁和水犁两种,旱犁的俗名为“箭犁”,粗大牢固,有一个形状为“箭”的构件,因此而得名;水犁的构造简单、轻便,俗名叫“独犁”。《陌上桑》中就有描述,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后来出现了耧,耧也叫耧犁主要用于北方。古代的播种用的农具,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着,可以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一次种一垄或多垄,传统的相当多达5垄。其农作工具为现在播种机的前身。 据东汉崔寔《政论》记载,耧犁是西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所发明,其使用方法和功效是:“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这种耧犁就是现在北方农村还在使用的三脚耧车。耧车有独脚、二脚、三脚、甚至四脚数种,以二脚、三脚较为普遍。王祯《农书· 耒耜门》记载,两脚耧的具体结构为:“两柄上弯,高可三尺,两足中虚,阔合一垄,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
     用于表层土壤耕作的农具。耕作深度一般不超过 15 厘米。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而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元《王祯农书》记载有方耙、人字耙、耢(用柳条编织的无齿耙)和耖(水田用的耖田耙)。现在常用的耙主要有圆盘耙、钉齿耙和水田星形耙等。
     后来出现按照原理制作改造的碎土旋耕刀,用于农田挠地使用的旋耕机配件,呈刀状。配置两把以上的刀片,应保证切土量相等,以达到碎土质量好,耕后沟底平整。       
     
     灭茬刀。由若干个横向排列的、带有两个直钉齿的“门”形转子组成 。相邻转子的旋转方向相反,钉齿相互错开90°。耙深可达25厘米,适用于块根作物,耗能较大。
     手扶拖拉机微耕刀。耙齿是由弹簧钢片制成的弓形齿,作业时有弹性。适用于草原和牧场更新,可将杂草根系刨出地表。      
     滚笼耙可用于旋耕刀代替。工作部件是一个横置卧式圆笼,在土壤反力作用下滚动前进,压碎土块,用于砂壤土的耕后碎土作业。也用于水田整地。      
     打浆刀。工作部件是由许多星形盘组成的耙组,耙组在土壤反力作用下作整体转动,用于水田整地。有碎土、翻盖绿肥和起浆等作用。    
     湿耕刀。工作部件由齿板式耙滚和耥板组成。耙滚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驱动旋转,有良好的碎土、平地、起浆和覆盖绿肥的作用。耙深10~12厘米,作业性能好。
     锄头用于松土、削草。可分劈草锄、阔板锄、开山锄等。锄头。一种长柄农具,其刀身平薄而横装,专用于中耕、除草、疏松植株周围的土壤) 同本义,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