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在常州,互联网信息技术正给传统农业带来新变化。
当农业现代化遇见 “互联网+”。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规模化为农业现代化打下基础。同时我们又身处“互联网+”的全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和“互联网+”不期而遇。现代农业是“互联网+”的生存土壤,“互联网+”会使现代农业更加精彩纷呈。“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它是对于现有行业信息化的继承,更是对于行业信息化延伸或者说是浴火重生,互联网+农业"看起来很美好,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作为理论落地的开拓者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拥抱互联网也就成了农业未来的新出路,作为相当传统的产业,农业被互联网改造的潜力相当大。"互联网+农业"正处风口,吹来了机遇,也有挑战,当巨大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机会迎面而来时,中国农业如何迎风起飞,落地执行,需要更多农业建设者们的冷思考和热处理。
当前农业产业链系统效率低下。我国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依然很低,产业链面临“内忧外患”。概况起来看,围绕农业生产,整个农业产业链系统包括农资供应、农业金融、 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的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物质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贯穿其中。当前的系统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信息逐级交互、物资(产品)一级级流动、支付和物资一起一级级流动、信贷服务独立于其他行为。
“互联网+”,重塑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1、“互联网+”切入农资市场,将从农资生产、流通、营销、服务各方面影响农业生产中的农资供应,进而变革农资生产商和农户之间的关系。2、“互联网+”将大幅推动了智慧农业的进程;互联网将通过精确农业、农业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大数据分析等来实现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农业规模化难以推进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以及产品价值实现问题等的改造。
3、农业互联网时代将从“空间、时间、成本、安全、个性化”五个角度 改变农产品消费市场,增强农产品消费者的客户体验和客户粘性。4、农业龙头企业有着全产业链中相当为丰富的信息,借助互联网,可以建立起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互联网金融平台,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金融的投融资、网上支付等服务;农业互联网金融将贯穿于农资销售和购买、农业生产全过程、农产品销售过程的每个过程。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一张大网畅通各方。
近些年,消费市场对于农副产品的不信任问题,更多是对于农副产品来源信息不清楚和不信任。如果消费市场能够清晰地知道农副产品生产来源,即可瓦解这种不信任感。农业物联网利用 rfid、无线数据通信即可轻松监控农业生产过程,保证农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将农副产品的全程生产信息录入到后台数据库,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全程溯源。
在达到消费市场时,消费者可以利用手中移动端扫描农副产品的二维码即可进行农产品溯源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产品价值偏低主要有几个原因:
1、农民无法准确知道消费市场需求,进而无法合理安排生产产品品种和生产计划;
2、缺乏大企业控制整个产业链,形成农副产品品牌,导致农副产品附加值偏低。互联网时代,由于消费市场和供给市场的信息更加对称,流动更加快捷,对于农业生产者来说,可以使用大数据分析对于消费市场进行分析,更好地选择生产产品的品种,同时对于消费和供给信息进行预测,合理制定生产计划,更好地减少“牛鞭效应”。互联网农业的兴起,对于农业龙头企业来说相当主要的还是利用于互联网的普及更好地控制了产业链上下游,同时利用自身对于消费市场的灵敏度,控制上游农产品生产合理化,再收购下游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形成品牌效应,使得上下游的每个生产环节的附加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