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兴旺了解到 9月5日,一场精彩绝伦的燕麦草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现场演示会在美丽的青海省海南州河卡草原举办,这是青海省为推进全省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又一次示范推广活动。
割草
据了解,燕麦草作为畜牧养殖饲料,因其可溶性糖和可消化纤维含量比其他牧草高而深受畜牧养殖者的青睐。研究结果显示,要生产高品质的乳制品,在奶牛的饲料里必须添加一定量的燕麦草,而我国燕麦饲草缺口很大,2016年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燕麦草就达到了22万吨,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据青海省农机局局长王建元介绍,青海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相当适合燕麦的生长,除了做燕麦种子、酿酒和燕麦片之外,超过60%的燕麦是作为牛羊的饲料来生产。但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燕麦草的品质不高,青海每年生产的二三百万吨燕麦99%用于内销,主要用于抗灾保畜和舍饲圈养。但由于气候的不稳定导致抗灾保畜饲草的需求量特别不稳定,如果有雪灾了,需求量会增加,没有雪灾,很可能就卖不出去,使得草产业发展不大、不强,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略低。在高品质燕麦草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其品质,与燕麦草的市场需求对接起来,进而替代进口,成为政府和从业者相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摊晒
牧草收获相比农作物而言,技术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农作物多为收获果实籽粒,收获时间和方法容易把握,机械化技术成熟。而牧草收获时间过早或过晚都易造成收获后牧草营养价值高而产量低或营养价值低而产量高。另外,收获方法不当,也会导致收获后牧草的营养价值大量流失。尽管青海的牧草收获机械化水平已超过90%,但大多以中低端机具为主,特别是由于对牧草收获时期把握不准确,收获方法和机械化技术应用不当,导致牧草收获环节的营养损失惊人。王建元认为,多年来,出于应对劳动力缺乏,牧草生产相当早是以解放人力作为出发点,并没有将牧草品质放在第一位,所以出现了各种替代人工的机械,且多为中小型为主,产品技术简单甚至落后,也很少考虑农机农艺的融合问题。所以,尽管青海的牧草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并没有使牧草的品质得到提升,燕麦草的价值并没有充分挖掘出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畜牧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畜牧养殖倒逼牧草生产必须向高品质转型。
搂草
发力:四位一体推广高品质牧草生产机械化
青海省农机推广站站长赵得林告诉记者,为了解决高品质牧草生产问题,省农机推广站配合省农机局经过大量的调研、探讨,确定了鲜草收贮和青干草收获全程机械化两条解决方案,并制定了先行试点、示范推广、 提升“三步走”的方案。2015年8月,青海省农牧厅批复了《关于河卡牧草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将在河卡建成青海省高原牧草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基地,提出适用于青海生态畜牧业饲草料发展要求,分别满足东西部不同区域的鲜草裹包和青干草捆生产机械化技术集成与机具选型配套;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成青海省牧草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和培训基地,培训技术骨干,并逐步向 牧草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转变升级的建设目标。
青干草收获打捆后,更有利于运输、贮存和加工,理所当然成为目前主流的牧草收获贮存方法。
打捆
经过河卡基地两年对两条解决方案的生产试验实践,目前基本上形成了青海省高品质牧草全程生产机械化解决方案。今年7月,青海农牧厅印发了《青海省牧草(燕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开始在全省大力推广。据赵得林介绍,为了出台这个《指导意见》,省农机局和推广站前期做了不少工作,印制了技术画册,出台了机具推荐目录,制作了专题片,加上《指导意见》,四位一体地推广高品质牧草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青海省目前对草产业的鼓励性、支持性政策不少,但许振林认为,在起步阶段,资金上的扶持更为重要。只有大面积地推广、示范,让越来越多的牧民看到新的高品质牧草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优势,才能使他们从理念上认可,并自觉地适应新的生产方式。
兴旺农机配件厂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大型旋耕刀具生产企业,技术实力雄厚,拥有旋耕刀、灭茬刀、微耕刀等8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涵盖了翻、耙、整、松、犁等一系列的作业所需要的刀具。材质都是根据国标60si2mn,65mn两种,兴旺的刀具生产有14道工序,分别是下料、分料、锻造、轧制、旋弯、挤刀柄、冲孔切角、压弯成型、淬火、整体一次回火、盐浴二次回火、抛丸、包装。近年来,兴旺产品以稳定的性能,优良的质量,主要出口到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法国、波兰、印度等60多个 和地区,并销往山东、河北、河南、东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