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商标"借鉴"和商标"抄袭"?

商标借鉴和商标抄袭二者间的界限在哪里呢?让我们先来看看"wework"和"urwork"商标纠纷。
世界上估值相当高的初创公司之一、美国共享办公空间提供商wework在美国起诉优客工场(urwork)侵犯商标,后者是一家中国竞争对手,定于本月晚些时候在美国推出服务。
7月进行相当新一轮筹资后估值达到大约200亿美元的wework,正在寻求阻止优客工场在美国使用其公司名称,或注册该名称作为商标,称该名称与wework“相像得具有欺骗性”,会导致客户困惑,以为两家公司是关联的。
“我们将穷尽所有可用的法律手段来捍卫我们的公司名称,以避免混淆,”wework的一名发言人表示。“毫无疑问,优客工场的服务模仿了wework,”该公司周二在纽约提交的针对优客工场及其美国合作伙伴serendipity labs的民事起诉书中表示。
针对这起诉讼,优客工场表示:“这个商标的中心是‘ur’,而‘work’是一个常见的英文单词,被用于很多商业语境。”号称估值达到12亿美元的优客工场,计划在美国和欧洲扩张。受到一项政府支持的寻找新市场倡议的鼓励,中国初创企业兴起了向海外进军的趋势。
这家中国公司进入了美国竞争对手wework的地盘,创始人毛大庆称,在美国设点是为了满足中国客户进军海外的需求。
在纽约联邦法院提起的法律诉讼,使两家公司之间的冲突升级,wework曾于7月在伦敦提出监管投诉,也声称受到商标侵权。wework的诉讼也带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初创企业,特别是在国内受到保护、不面对外国公司竞争的的科技企业,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了模仿者的角色?
“10年前,中国互联网企业对许多西方公司来说是模仿者,”研究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首席执行官张毅表示。“但是近年中国高科技公司已经把自己的角色从学习者转变为创新者。尤其是在移动时代,中国在引领西方公司。”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形容wework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亚当?诺依曼(adam neumann)是多年的朋友,并经常称赞wework是自己的灵感来源。另一方面,wework称优客工场的业务模式是“模仿的”。
优客工场将于本月晚些时候在洛杉矶开设较早美国办公空间。这家中国企业还计划明年1月与serendipity labs联手开设一个纽约办公空间,地点在纽约金融区中心的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距离wework的创始办公空间较近。
毛大庆表示,他不认为优客工场在美国与wework构成直接竞争,因为优客工场的目标客户是进军海外的中国初创企业,以及希望进入中国的外国初创企业。
毛大庆还指出,仅在中国就有“数百家”初创企业的名称是在work前加上两个字母的前缀。
wework 7月在中国启动业务,目前已开设9个办公空间。
小编想说,鉴于文字、数字、图形或颜色等要素在发音、视觉、含义或排列顺序以及整体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易产生混淆、误认的近似商标,对拥有在先权利的公司构成侵权,索赔涉额较大。因此,我们在商标注册申请之初便应对商标相似性进行专业分析和判断,以相当小的成本,做相当长远的规划。
文章转自裕阳平台(www.yuyangip.com),转载注明出处!更多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国际知识产权资讯尽情关注裕阳国际平台,若有相关知识产权业务需求的可在裕阳平台上进行咨询,热线400-660-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