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是碳交易元年,千亿大蛋糕与谁分享?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举个例子,假如2016年中国和美国的碳排放量配额都是1000个单位,由于中国工业比较落后,环保水平有限,当年实际的碳排放量达到了1400个单位,远超配额,但是美国由于技术先进且以服务业为主,实际的碳排放量只有500个单位。这样,中国就可以从公开市场(全球有7个碳交易市场,其中有一个位于中国的天津市)向美国购买400个单位的碳排放权以符合条约的标准,而美国在卖出400个单位的碳排放权后,碳排放量只有900个单位,仍然符合协议的配额,这样就使得双方都符合协议的要求,而环保执行效果好的地区因此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目前国际上的碳交易市场已经比较成熟,而国内碳交易市场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从2013年开始,我国444陆续在7个城市试点碳交易,积累相关的经验,为全国性碳交易市场开放提供支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第六条明确提出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时间点也明确的给出:“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到2020年力争建成制度完善、交易活跃、监管严格、公开透明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实现稳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