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力宏分析绿色建筑-被动式房屋


被动式房屋(passivhaus, passive house)概念在德国已经有20年的历史了。那么被动式房屋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由广东力宏为你分析绿色建筑-被动式房屋。
世界第一幢被动式标准的建筑是位于德国中南部城市达姆施塔特市(damrstadt)kranichstein城区的一幢普通的三层高居住建筑,1991年经过节能改造以后投入使用,年终端耗能(endenergie)降低了约78%,从年能耗略高于160千瓦时每年每平米(kwh/m2a)(按照德国热保护条例95标准建造)降到1992年以后的年均约35千瓦时每年每平米。实测结果除1992年因墙体升温等原因略高之外,其余各年均达到了被动式建筑设计标准参数。
建筑节能与气候保护的紧密关系更加确立了其在能源战略中重要地位,被动式建筑概念也随之开始走红,并在德国开始大面积推广。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德国海德堡市(heidelberg)火车总站南侧的新城、bahnstadt、总面积达到116公顷。这个城市发展项目将全部采用被动式建筑标准建设,2009年开始地面施工,项目开发期为15到20年,目前是欧洲乃至世界相当大的被动式建筑群。其口号为“核心社区、自然绿色”。
被动房在中国的出现,第一次出现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德国相当大的港口城市汉堡,把经过phi认证的名为汉堡之家的被动房作为世博会的礼物赠送给上海。
然而,当年在上海世博会的被动房项目并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2013年1月,秦皇岛“在水一方”中德合作被动房示范项目的竣工,开始引起业界的关注。该项目是第一个本土化的被动房。随后被动式建筑也在烟台宁夏浙江等地开始建设并发展。
何为被动式房屋
所谓被动式房屋指仅依靠建筑本身的构造设计,就能到达舒适的室内温度,满足‘冬暖夏凉’的要求,不需要单独再另外安装供暖设施的建筑,即:不需要‘主动’提供能量的这样一种建筑”。 其实,也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所谓“被动式房屋”,就是采用现代保温隔热技术手段,建造的新一代的节能建筑。被动式房屋不仅适用于住宅,还适用于办公建筑、学校、幼儿园、体育馆等。
发展被动式房屋的意义
节约建筑用能,提高建筑能效对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的宏观战略意义重大。我国如果成功地建造被动房,它将大大降低房屋采暖制冷的能耗需求,从而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为实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在增长,每年有将近1000~1500万人口进入新的城镇。按照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32.5亿吨标准煤计算,到2020年年能源消费即达53亿吨标准煤。目前国内专家预测为40亿吨标准煤。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进程,遏制新建节能建筑的对采暖的需求对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意义。我国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建建筑的40%,预计这一个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开工房屋面积从1998年到2010年以平均递增每年20%的速度增长,其中北方采暖区的建筑总量约为40亿平方米。这40亿平方米的采暖建筑以相当保守的每年每平方米10kg标准煤估算,已经形成了每年4亿吨标准煤的采暖需求,占2010年全国能源消费32.5亿吨标准煤的12%。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10年之后,如果我国所有北方新建建筑都按现行节能标准建造,还要再增加至少5亿吨标准煤的采暖需求。如果我们建设的是被动式房屋,那么可以基本省去这部分的新增煤耗。
被动式房屋几乎不需要供暖设施,从而避免了每年冬季由于北方采暖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譬如: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冬季采暖用煤需求对我国港口、铁路、公路造成了巨大的运输压力;由于室内采暖温度不能满足18℃引起的居民不满;冬季采暖燃煤造成的温室气候排放和空气污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