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不息的黄河流经山西966公里,而守着黄河的山西却只能望水兴叹,过着极度缺水的日子。“引黄入晋”是山西人千百年来的大梦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因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被确定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担负起保障京津唐地区能源供应的重任。能源重化工企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这对原本就极度缺水的山西更是一种考验。
“引黄入晋”是山西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途径。然而,建设这样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无论是在施工难度上,还是在资金上,都不是当时全省财政收入不足百亿元的山西所能承受得起的。但山西别无选择,只能迎难而上。山西省黄河万家寨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樊安顺介绍说,投资一百多亿元的“引黄入晋”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穿群山、长距离地下输水的规模浩大的艰巨工程,是当时国内在建的第三大水利工程。
“改革开放春风为‘引黄入晋’带来前所未有的政策环境。”樊安顺说,引进世界银行4亿美元贷款,解决了资金难题;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共同提供技术支持,克服了技术难点;国际承包商参与施工,既缩短了工期又确保了工程质量;tbm和pccp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和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山西冀盛通达管业多年来不畏艰难,为山西省各种饮水工程所用山西pe管,以及各个标段在提供pe给水管道和山西电力管道的同时,积极地与各施工单位进行配合,保证冀盛通达管业所提供的山西pe管道质量,为工程的成功建设和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
经过10年的艰苦建设,2003年10月26日,黄河水经过五级泵站,提升636米,又流经400余公里,终流入太原。截至2018年底,引黄工程累计供水28.7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17.3亿立方米,生态供水11.4亿立方米。引来黄河水,对太原改善生态效果显著。以晋祠难老泉为例,因长期超采地下水等原因,难老泉于1994年4月彻底断流,水位较低时下降到距泉口28米以下。通过近年引黄补水等措施,地下水位回升约25米,复涌在望。
本文相关词条解释
山西
山西,因居 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u201c 晋\u201d,又称\u201c 三晋\u201d,古称 河东,省会 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 吕梁山、 黄河,北依 长城,与 河北、河南、陕西、 内蒙古等省区为界, 柳宗元称之为\u201c 表里山河\u201d。 [1]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u201c 华夏文明摇篮\u201d,素有\u201c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u201d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 太行山,西有 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 [2]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 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 地级市,119个 县级行政单位(23个 市辖区、11个 县级市、85个 县),总人口3664万(2015年底)。辖区 地理坐标为 北纬34°34\u2032~40°44\u2032, 东经110°14\u2032~114°33\u2032。 [3]